來源:福州市教育局 2025-04-01 22:17:48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監管〔2023〕2號)和《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閩政辦〔2022〕13號)、《福建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閩監管〔2023〕21號)文件要求,切實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結合福州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雙減”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科學謀劃,堅持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步培養、資源建設與教學改革雙輪驅動、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效銜接的工作原則,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榕城科學青少年群體,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作為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二、工作目標
到2027年底,圍繞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和社會生活實際問題,設計完善福州地方科學教育體系,不斷增強科學教師專業化水平,建立一支科學教育專家隊伍,健全完善家校社協同推進科學教育的育人機制,有效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推動科學教育資源均衡供給。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科學教育實踐活動、數智化賦能的科學課程,助推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推動福州學生科學素養明顯提升,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夯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基礎。
著力實施科學教育“五個一”工程,成立1個市級青少年創新學院,組建1個市級中小學科學教育專家委員會、10個市級科學教育協作體,建設100所市級中小學科學教育特色校,新增1000名科學教育學科教師。
三、重點措施
(一)構建高質量學?茖W教育體系
1.健全科學教育課程體系。開齊開足中小學科學及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課程,高質量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加強數學學科課程建設,為提升科學教育水平奠定思維基礎。依托福州教育研究院成立福州市青少年創新學院,聯合福州科技館、在榕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發普適性、提高性、拔尖性的多層次科學課程體系。鼓勵學校開發優秀科學教育校本課程,構建多樣化科學教育課程體系。聚焦核心素養導向,推進跨學科學習、項目式學習、STEM學習、設計型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等學習方式應用,落實原則上每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開展拔尖創新型學生培養工作,鼓勵優質中學構建拔尖創新型學生培養課程體系并試點實施貫通培養。
2.打造科學教育課堂新樣態。鼓勵學校深入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培養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加強實驗教學,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避免用教師演示或模擬實驗簡單替代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提升小學科學課、信息科技課、綜合實踐課和中學地理課、信息科技/信息技術課、通用技術課、理化生實驗等課程管理水平,開展科學學科作業設計、精品課(含實驗課)、優秀活動案例遴選,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做好大中小學段科學教育銜接,鼓勵有條件的中學與大學在課堂教學、學生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
3.推進科學教育資源建設。實施中小學科學教育裝備提升計劃,依據福建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系列標準要求,加強學校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及圖書館建設,強化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扭轉實驗教學筆試化、視頻化和記憶化傾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完善相關課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開發普適化人工智能教學資源。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優化中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鼓勵中小學校建設學科功能教室、創新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數字化實驗室、智能實驗室等,打造跨學科復合型綜合實驗教學環境,營造科學教育良好育人環境。利用福州市智慧校園綜合管理系統推進全市科學教育資源共享,鼓勵學校制作、上傳科學類學科公開課,拓寬優質科學教育資源輻射范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