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16 21:58:30
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貞觀之治
(1)原因:①主觀:吸取隋亡教訓;唐太宗個人作用(知人善任、兼聽納諫、心存百姓、民族平等)。②客觀:勞動人民辛勤勞動。(2)表現及作用:①經濟:強調“存百姓”思想,休養生息,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輕徭薄賦,使唐初經濟逐步復蘇。②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簡了機構,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法律:從民本思想出發,慎用刑法,制定《唐律》。④科舉:文德治國,崇儒尊孔,完善科舉制,重視進士科,擴大了統治基礎。⑤開明的民族政策:打敗東突厥后,在當地設羈縻府州,以突厥首領為都督、刺史;630年,西北各族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攻下西突厥政權后,設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親”并加強經濟文化交流。⑥開放的對外政策:設鴻臚寺作為接待各國使者的官方機構;鼓勵海外貿易,使長安成為世界性大都會;“示存異方之教”;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并蓄。
2.評價(1)唐太宗統治期間,一系列政策為唐王朝帶來政治清明、生產發展、文化繁榮的景象,為開元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2)其納諫和用人方面的突出優點,特別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評精神,更是成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唐太宗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的都督府與都護府不一樣:都督府偏重于軍事,內地和邊疆都可以設置,官員也可以由少數民族首領擔任;都護府是代表中央處理少數民族地區諸事務的行政機構,偏重于政治安撫,僅在邊疆地區設置,官員必須由漢官充任。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