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10-25 19:34:11
問答題及選擇題技法十七
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方法技巧
一、選擇題:
一般思路:審題干→對照題肢→排除→擇優
⑴審題干:①審設問,明確指向性和規定性;②審主體,明確主體是誰;③審材料,抓住關鍵的字詞句。
⑵對照題肢:通過回憶相關知識,逐個對照題肢,尋找題肢與題干一致的的選項。
⑶排除:凡與題干所要求的知識點不相符的選項就排除。若剩2個以上選項,則第二次排除即擇優。
⑷擇優:第一次排除后,對余下選項進行擇優錄取,將最符合題目要求(題意、范圍、主體) 的留下。
二、主觀題:
1、一般思路:讀題→審題(審設問、審主體、審材料)→聯想(教材知識、時政知識)→撰寫提綱→答案要點(教材語言、材料語言、時政語言)
2、審題要求:
⑴審設問:一是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范圍和考查意圖,正確聯想相關知識,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認識;二是明確設問的指向性和規定性,分清題干要求答題的類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樣體現)。
⑵審主體:明確主體有幾個,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從解讀設問和材料中獲取。
⑶審材料:獲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一是為了正確聯想相關知識,二是進一步明確答題的主體,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三是關鍵的句子要作為“材料語言”寫入答案要點中。審材料實質上就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審設問和審主體”的正確與否。
3、答題要求:
⑴聯想相關知識:通過審設問明確要考查的知識點或知識范圍,然后通過審材料,確定要調動和運用哪一個,或哪幾個知識點。
⑵擬寫提綱:通過審題,明確了答題的類別、設問的主體,以及考查的知識范圍和題意后,在草稿紙上擬寫提綱,不求寫出每個要點的完整意思,只求寫出提示性的字或詞,然后依據提綱逐條寫出答案要點。
⑶組織答案要點:整個答案必須是教材語言、材料語言、時政語言的有機結合,但每個答案要點不強求三種語言結合,可以是一種語言,也可以兩種語言的結合。
A.主觀題審題過程要注意“六部曲”
a、看:看設問。看設問的范圍(法律、國情);角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b、抓:抓住材料的關鍵詞,中心意。通常可用“首尾法,詞語頻率法”來抓。
c、領:領悟命題者的意圖,主要是考什么知識原理。
d、聯:緊扣題目的材料聯系相應的教材術語和時政術語。
e、列:列出答題綱要,即把相關題目設問所要求的材料知識、教材知識,時政知識等按先后列出要點。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學性。倒推重審題,注意題分值(看分作答)
B.主觀題答案組織要注意“六個化”
a、解題過程程序化:每答一題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來進行;
b、答案組織要點化:每個要點自成一點,自成一理;
c、答案表述術語化:采用教材政治術語或時政精辟術語;
d、答案結構邏輯化:各要點之間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觀、宏觀等邏輯關系;
e、答案編寫完整化:聯系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最新觀點進行創造性答題而爭取加分(內在美);
f、字跡書寫整潔化:要注意改卷老師的心理,以喚起閱卷老師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三、類型分解
1、體現類:
【題型特點】:體現型的設問中有“體現了什么”“怎樣體現”“如何體現”等字眼。
【解題技巧】:具體的解題思路是:定點——聯系——梳理——作答
定點:確定考核的知識點是什么;聯系:聯系所給材料與所學知識;梳理作答:將材料所給的信息與考核的知識點一一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點,作答時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2、反映類:
【題型特點】:“反映型”的設問,大致有:一是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變化。
【解題技巧】:做這類題關鍵是對材料所給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點法。同上。
3、為什么(原因)類:
【題型特點】:此類一般設問以“為什么說”,“為什么要”等形式呈現。
【解題技巧】:初中思品一般按照“必要性+重要性+意義”作答。一般情況下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解答中,一般應由近及遠,由直接到間接,先經濟后政治有次序、有條理展開說明。
4、怎么辦(對策)類:
【題型特點】:此類題的設問一般來講都是給出了確定的主體,如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消費者和個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
【解題技巧】:可采用定點法,同題型一。政治方面如何做,一般從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兩個角度回答,具體又可從黨、國家、公民角度回答。從公民的角度回答時要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關系的處理作答。
5、意義或影響類:
【題型特點】:此類題的設問一般有“積極影響”“經濟意義”“政治意義”“經濟政治意義”等。如果籠統說“影響”,一般要考慮“積極”、“消極”兩方面。
【解題技巧】:一般意義類主觀題回答的角度和術語可以歸納如下:
(1)經濟意義
A、國內:有利于:①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②促進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④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⑤統籌區域發展,增強競爭力。⑥提高生產能力,增產增收,提高經濟效益。
B、對外:有利于:①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②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2)政治意義
A、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a.國內活動:有利于:①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②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③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④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⑤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2)對外活動:①對我國的意義:提高我國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b.對黨的政治意義:
①有利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②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③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3)思想文化意義:
有利于:①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②發揚愛國主義和弘揚民族精神;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以德治國。
6、認識(評價)類:
【題型特點】:此類題通常是材料先給出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然后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評析)某一現象”等。
【解題技巧】:此類題可按照“判斷表態”——“闡述道理”——“明確做法”的解題思路來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解題思路來作答。
“是什么”——即題目說(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
“為什么”——即說(做)這件事的依據、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這件事的危害性。
依據——是說(做)這件事的政治、經濟、法律的理論依據;
重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的作用、意義、目的、目標等;
必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當前存在的客觀實際,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說(做)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觀條件,使做這件事成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將會導致怎樣的消極后果。
“怎么辦”——即黨、國家、公民、企業、消費者、個人等準備怎樣做此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
7、啟示類:
【題型特點】: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為背景,要求談談該事例、事件的啟示,如“這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或“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等,重點考查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強調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
【解題技巧】:回答此類題目,一般從兩方面考慮:一是材料說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們應該怎么辦。一般情況下,偏重于回答“怎么辦”,答案一般寫明知識點,做到觀點材料的結合即可,不必詳細展開去分析。
8、圖表類:
【題型特點】:圖表式論述題的圖表一般由“表題、圖表(圖表的形式常見的有表格式、坐標式、餅狀式、柱狀式、曲線式)、注釋”三部分組成。設問通常是由2-3個小問組成。常見的設問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
(2)表一、表二有何內在聯系;
(3)請你談談對表格所反映現象的認識,或問如何解決材料中的問題。
【解題技巧】:審題要先審設問,后審材料(圖表),這樣可以增強材料的目的性。
審設問要注意:
1、宏觀把握設問之間的關系。設問之間的關系:一種是并列關系,各小題圍繞中心相對獨立;一種是遞進關系,層層深入,其基本順序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2、微觀具體分析設問要求。
第一問:一般問的是圖表反映了什么現象,這時要特別注意看清題目問的是圖表“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還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答案不僅要寫出圖表反映的表面現象(即將圖表語言轉換成文字語言),還應指出這一現象所包含的深層次信息,和隱藏的信息及本質性問題。
第二問:一般問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聯系,這些聯系主要包括四種情況:(1)原因和結果的關系;(2)一分為二的關系;(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4)前后相繼的關系。以(1)(2)較為常見。
第三問:一般要求結合圖表、文字談認識。一般做認識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是:“是什么”、“為什么”、“有何意義和后果”、“怎么辦”。在答題時要注意將材料和教材原理結合起來,避免材料和原理“兩張皮”。
審圖表要注意:
1、讀圖表的標題。圖表的標題反映了圖表的主題或中心。
2、讀表格內的項目和數據等內容,這是答案的主要來源。關鍵是能從對比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縱向對比用來說明變化(如有個較大的增長或減少),橫向比較來說明兩者的差距。
3、讀表注(備注)。表注使圖表的含義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對答題有較大的影響。解釋性的備注是對圖表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依據;補充性的備注則是組織答案不可缺少的來源之一。
9、案例評析類:
【題型特點】:此類題通常是材料先給出一個法律案例,然后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現象的認識或評析,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你的看法”“簡要分析(評析)”等。
【解題技巧】:按照“判斷表態”——“法律依據”——“材料分析”——“指出結果”的解題思路來作答。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