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10-25 19:24:18
問答題技法十四
巧答探究性試題
探究性試題以能力立意為主,一般選取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與教學內容相關知識的交叉點作為載體,三言兩語創設情境,巧妙設問,設問較為寬泛,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要求學生從分析材料入手,找到相關知識的切入點,顯得格外活潑,新穎。其答案不是惟一的,呈現多元化,這極大地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于創造性的發揮。但學生在解題時往往不能脫離死記硬背的束縛,走不出應試的圈子,答案顯得呆板、教條、膚淺、片面,這樣就不容易得高分。我認為解答探究性試題一是要有話說,二是要有話會說,三是要有話好好說,四是要有話慢慢說。
一、有話說
學生在解答探究性試題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無話可說,即使絞盡腦汁也只是干巴巴的三言兩語,原因在于學生對教材不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要讓學生有話說必須回歸教材,圍繞問題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知識點,組織答案。在答題時要將教材上的原理反復推敲篩選,才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原理回答問題。不回歸教材,不向教材求索,肯定無話可說。例題:某中學九年級(2)班周濤同學在學習“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后,對當地的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結構進行了社會調查。調查得到如下信息:①公有制經濟成分(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占當地經濟成分的57%,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占當地經濟成分的43%。②馬龍一家四口人月收入21 000元。其中馬龍的父親靠自己的專利技術在某國有企業當工程師,月收入5000元:馬龍的母親是一家外資企業的職工,月收入4000元;馬龍本人是一家民營企業老板,月收入7000元,炒股月收入3000元;馬龍的妻子開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2000元。根據材料回答:①從信息一可以看出我國當前實行怎樣的經濟制度?請你向周濤同學介紹一下確立這一經濟制度的根本原因。②從信息二可以看出哪些生產要素參與了分配?這一分配方式有什么優越性?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向教材求索,需要熟知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這一經濟制度的根本原因和我國的分配制度,搞清了這些知識點,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有話會說
會說要說到點子上,說到要害處,說到實質上。要想達到這一點,首先要說清題意。說清題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材料中的中心含義、層次;另一方面是問題的指向、具體要求,這是解答探究性試題的前提。例題:2009年4月,下崗職工李明籌辦私營企業,得到了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請回答:材料中政府行為的依據和意義是什么?解答這道題首先要審題,一要審清背景材料,注意背景材料中的每個信號:“2009年4月、私營企業、下崗職工、政府行為"等都是有效信號;二要審設問,問的是政府行為的依據,這就是政策和法律,要求從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憲法的新規定等角度來回答;意義則根據教材和題意來回答,要求從擴大就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勞動致富等角度來回答。其次要說深,不能浮于表面,簡單地就事論事,應該深入分析,深挖其內涵,深思其引申義。探究性試題答案除了正確與錯誤之外,還有優與不優、優與更優之分。比如,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個人推石頭,問你這個人在干什么?對于這個問題可以有三種回答:一是這個人在推石頭;二是這個人在掙錢;三是這個人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很明顯這三種回答都正確,但一個比一個深刻,第一種回答只能得1分,第二種回答可以得2分,只有第三種回答才能得滿分3分。再次要說全,不能只說其中某一個方面,而應該多角度思維,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和解釋,要力戒單向思維和定向思維,提倡多角度思維和多角度擇優的意識。例題: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60歲生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振興的百年夢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新中國取得了哪些奇跡?學生在回答這一問題時,往往只說經濟方面所創造的奇跡,而忽略了政治、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樣就很不全面,而且容易失分。
三、有話好好說
好好說指的是主次分明,主次兼顧。探究性問題大多是一題多問,但所問之中又有主次之分,如果答題時不弄清其中的主次關系,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何判定題目中的主次呢?一般來說,答題中要點多的部分為主,少的部分為次;占分比重大的為主,小的為次。題目中的主次關系清楚了,才能在答題的時間、精力、篇幅上做出恰當的安排。但要獲得好的成績,還須主次兼顧,不能顧此失彼。同時還要把握各個提問之間的內在聯系,像原因與結果、材料與分析、條件與發展趨勢、作用與啟示、后果與認識等。這樣,答題時就不會出現前后脫節、左右不連貫的現象。例題:在一次盛大宴會上,來自中國、法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美國的貴族聚集一堂,各國來賓紛紛夸耀自己國家的文化。他們爭著用本國的國粹——酒來彼此相敬。中國人拿出了古色古香的茅臺,瓶蓋一開,沁人心脾,舉座皆驚;法國人拿出大香檳;俄羅斯拿出伏特加;德國人拿出威士忌;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只有美國人兩手空空,但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前來,把各國的酒倒在一起,舉杯相敬,說:“這就是我們美國的酒——雞尾酒,它代表著美國的文化精神。”①各國來賓為什么要紛紛夸耀自己國家的文化?②能聚集一堂談論“酒”文化說明了什么?③“雞尾酒"的誕生給我們什么啟示?這個問題的第三問是主問題,需要多加思考,多點筆墨,但與前兩問關系密切。第一問從愛國的角度回答,第二問“能聚集一堂"說明人類需要交流、溝通與學習,在此基礎上上升到第三問的回答,人類還需要創新。
四、有話慢慢說
慢慢說是指答題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許多學生在拿到試題以后,往往不假思索,不去深入分析,提筆就答,答卷時又不分段落,一氣呵成,不分層次,想到哪寫到哪,結果是雜亂無章,條理不明。要使答案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答題前必須根據題意有目的地精選和組織材料,簡要擬定提綱,同時要力求規范化。具體來說是:(1)段落化。就是根據題目要求,把大題化成小題,每小題為一段落進行表述。如:平時不注意小節的張某,因一口痰引出了一場麻煩。前幾日,張某在城市街心公園玩耍,不小心將一口痰吐在法院干警王某的鞋上,王某遂以張某侵犯了其人身權利為由,強行將張某帶到法院,罰了他200元錢才算了事。請你對張某、王某的行為作出評析,并談談這件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根據題意可分成兩段進行回答,第一段表述張某行為的不道德和王某行為的違法;第二段從法律和道德相互關系的角度談談對我們的啟示。(2)要點化、序號化。指的是抓住問題要點進行簡明作答,并在每一個要點前冠以表明先后順序的符號(1、2、3、4或A、B、C、D)。采用要點化、序號化答題,答案顯得嚴謹、精煉、醒目,給人一種整潔、利索、切中題意的感覺。
總之,有話說,要言之有物;有話會說,要言之有理;有話好好說,要言之鑿鑿;有話慢慢說,要言之有序。這樣探究性試題就迎刃而解了。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