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8-25 20:49:14
問答題技法五
觀點一:看法、認識、啟示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題型特點:
看法、認識、啟示類題型往往通過一個(或幾個),案例、一組(或幾組)數據、一段(或幾段)材料的展現,重點考查學生能否從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體會,受到啟迪。
設問方式:
①“這給我們什么啟示、啟發”;②“談談你的看法、體會、認識”;③“你從中悟出什么道理”;④“如何認識……、如何看待……”;⑤“如何分析這一現象”等等。
例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以其對“炭/炭復合材料”發明的杰出貢獻,榮獲了連續6年空缺的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節假日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當實驗一次又一次遭遇失敗時,他不退縮。在科研經費有限和設備落后的情況下,肯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他從心里迸發出一個誓言:“中國人不僅應自行研發新產品,而且在技術上要爭第一。”凝聚20年的心血,中國飛機依賴進口剎車片才能“落地”的歷史被改寫。
(1)、請你列舉黃伯云艱苦創業的兩個表現。
(2)、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認識。
(3)、你打算怎樣用實際行動向黃伯云學習?
解題思路:
理解、認識、啟示類的題目可按照“示—理—啟”的解題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解題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
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點,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內容”。主要通過“讀”來完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讀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確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現象和問題;二是讀懂設問的指向和規定,明確設問要求回答的啟示。
2、“理”即道理(為什么)。
即“材料反映的內容”的依據、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
①依據。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內容的理論根據(包括路線、方針、政策、國策、戰略、原則、原理、法律、法規等)。
②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內容的作用、意義、目的、目標等。
③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現象存在的客觀實際,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將導致的消極后果。
3、“啟”即啟發(怎么辦)。
即政府、社會、學校、公民、青少年等準備怎么做、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主要通過“提”完成。“提”就是根據所找出的現象或問題的原因:提出今后在這方面應該怎么做。這是解好試題的落腳點。解答時,應注意運用“應”、“要”、“堅持”、“必須”等詞語,以體現答題的針對性。
按照這樣的解題思路,在回答本題第一問時應注重“示”(是什么),分析黃伯云艱苦創業的表現;第二問注重“理”(為什么),應找出黃伯云發出自行研發新產品“誓言”的依據;第三問從“啟”的角度談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參考答案:(1)黃伯云艱苦創業的精神表現在:①周末和節假日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②當實驗一次又一次遭遇失敗時,他不退縮。③科研經費有限和設備落后的情況下,肯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2)從“誓言”可看出:①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科技創新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標志,科技進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④增強民族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
(3)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使自己成為創造型人才。①要刻苦學習,努力探索,實踐創新,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習慣。②要勇于質疑,勇于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③要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能力和創新的思維能力。④牢記歷史使命,承擔社會責任,從祖國的需要出發,選擇成才目標。⑤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和祖國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
觀點二:認識(評價)類:
【題型特點】:
此類題通常是材料先給出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然后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評析)某一現象”等。
【解題技巧】:
此類題可按照“判斷表態”——“闡述道理”——“明確做法”的解題思路來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解題思路來作答。
“是什么”——即題目說(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
“為什么”——即說(做)這件事的依據、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這件事的危害性。
依據——是說(做)這件事的政治、經濟、法律的理論依據;
重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的作用、意義、目的、目標等;
必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當前存在的客觀實際,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說(做)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觀條件,使做這件事成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將會導致怎樣的消極后果。
“怎么辦”——即黨、國家、公民、企業、消費者、個人等準備怎樣做此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
觀點三:啟示類:
【題型特點】:
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為背景,要求談談該事例、事件的啟示,如“這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或“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等,重點考查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強調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
【解題技巧】:
回答此類題目,一般從兩方面考慮:一是材料說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們應該怎么辦。一般情況下,偏重于回答“怎么辦”,答案一般寫明知識點,做到觀點材料的結合即可,不必詳細展開去分析。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