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4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召開: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內容:習近平在會上作了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12課民族大團結
知識點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治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實施: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
意義:(1)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2)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2共同繁榮發展
措施: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表現: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知識點1“一國兩制”的構想
提出:為解決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內涵: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知識點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知識點1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0世紀50年代,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改革開放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不久,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
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2015年11月,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