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28 16:03:42
中國地理
一、疆域與人口
3.1 簡述我國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屬于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熱帶。
優越性: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復雜多樣,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優越性:陸上與許多國家接壤,便于開展邊境貿易,東臨太平洋,便于發展海洋事業、對外貿易和同海外各國的友好往來。
3.2 試分析中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
分布特點:東多西少。
原因:①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②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形較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③開發歷史悠久,經濟發達。
二、自然環境及其影響
3.3 試分析我國地勢特點及其影響。
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影響:①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②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加強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③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
3.4 為什么我國發射的載人飛船著陸點大多選擇在內蒙古高原?
①地廣人稀,有利于安全;
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觀測跟蹤;
③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著陸。
3.5 試分析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點: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溫差大;
形成原因:冬季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白晝較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大;同時,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小,白晝較短,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小;冬季風對北方影響較大,加劇了南北的溫差。
3.6 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位置在哪些?原因是什么?
位置: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
3.7 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試分析其原因。
①夏季吐魯番盆地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白晝較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多;
②地形封閉,熱量不容易散發;
③海拔低,氣溫高。
3.8 試分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其影響。
原因:①國土遼闊,跨緯度廣,南北熱量差異大;②海陸差異大,跨多個干濕區;③地形復雜加劇了氣候的復雜。
影響:①動植物資源豐富;②利于開展農、林、牧、漁等多種農業經營;③形成多樣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3.9 為什么中國南方是“魚米之鄉”,而同緯度的西亞和北非等卻是熱帶沙漠?
①中國東部海陸差異大,為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
②西亞和北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少,蒸發量大。
3.10 試分析我國夏季風的活動規律和影響。
規律:一般4月開始,由南向北推移,9月由北向南撤退;但年際變化較大。
影響:受此影響,中國南方地區的雨季相較北方地區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年降水量較多。夏季風的進退“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如果夏季風較弱,雨帶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會導致“南澇北旱”;如果夏季風較強,雨帶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北澇南旱”。
3.11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我國什么地形區?試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形區:橫斷山脈。
形成原因: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氣候的垂直變化顯著。
3.12 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對我國氣候有顯著影響,列舉大興安嶺的地理意義。
①大致與4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界線;
③大致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界線;
⑤我國地勢二級階梯與三級階梯的界線——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界線;
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的界線。
3.13 試比較我國南方地區、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
南方地區: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結冰。
華北地區:水量不大,汛期較短,含沙量大,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
東北地區:比華北地區河流水量較大,含沙量小,結冰期更長,且春季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風來臨又形成夏汛。
3.14 長江中下游地區被稱為“黃金水道”,試分析其原因。
①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水量大,江闊水深;
②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水流平穩,有利于航運;
③支流眾多,且南北分布,增加通航里程;
④主要流經亞熱帶區域,無結冰期,四季皆可通航;
⑤流域內人口、城市眾多,經濟發達,貨運需求量大;
⑥便于與鐵路、公路、運河、海運等其他運輸方式實現聯合運輸。
3.15 試分析洞庭湖面積不斷減小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原因:①上游水土流失致湖泊泥沙淤積;②圍湖造田。
危害:對長江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容易導致下游洪澇災害加劇。
對策:①上游植樹造林;②退田還湖。
3.16 長江被稱為“水能寶庫”,試分析其水能豐富的原因。
①流經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②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且支流眾多,水量大。
3.17 試分析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原因:黃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進入華北平原,水流變緩,泥沙淤積,使河床抬高,兩岸不斷抬高河堤,最終形成地上河。
措施:當務之急是加固堤壩,長久之計是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最新措施是小浪底調水沖沙。
3.18 指出黃河發生凌汛河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凌汛河段:河水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主要在寧夏段、山東段)。
原因: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較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堤決口。
三、自然資源及其利用
3.19 評價我國土地資源構成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①總量豐富;②類型齊全,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營。
劣勢:①耕地少,難以利用土地多;②后備耕地不足;③比例構成不合理。
3.20 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說出我國土地基本國策。
問題:①亂占耕地;②草場退化;③亂砍濫伐;④土地污染。
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3.21分析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解決措施。
時間分布:夏秋多,春冬少;
解決措施:興修水庫,調節季節分配差異。
空間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解決措施:跨流域調水,調節空間分布差異。
3.22 我國水資源問題有哪些?
①分布不均;
②人均占有量少;
③浪費和污染嚴重。
四、農業與工業
3.23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需要考慮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
自然條件:氣候(光照、熱量、水分、水熱組合);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交通運輸;國家政策;農業技術水平等。
3.24 遼中南工業基地以什么部門為主?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部門:重工業。
有利條件:①有豐富的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②臨黃、渤海,京哈、哈大鐵路交匯,水陸交通便利;③城市和人口密集,有廣闊的消費市場。
3.25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共同的分布特點是什么?其中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個工業基礎面臨的不利條件是什么?
分布特點:沿海分布。
不利條件:能源和礦產缺乏。
3.26 京津唐工業基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①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多,技術力量強;
②人才眾多;
③資金雄厚。
3.27 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經濟的突出優勢有哪些?
①經濟發達,市場廣闊;
②水陸交通發達。
3.28 舉例說明哪些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在哪些?
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屬于高新技術產業。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
五、中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3.29 試總結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意義。
①與1月0℃等溫線大致吻合;
②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吻合;
③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④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⑤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⑥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線;
⑦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⑧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
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⑩中國冬季集中供暖的界線。
六、北方地區
3.30 華北平原春季易出現旱災,試分析華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有哪些?應對措施有哪些?
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春季小麥返青,生長需水量大;③春季氣溫回升,蒸發量增大。
措施:①采取噴灌、滴灌等節水的農業灌溉方式;②修建水庫,將夏秋季節多余的水儲存起來,以便春旱時使用;③采取了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緩解華北平原的春旱;④實施人工增雨。
3.31 東北地區冬季寒冷的原因有哪些?
①緯度較高,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白晝短,氣候寒冷;
②離冬季的源地較近。
3.32 東北地區的河流流量較大的原因是什么?
①夏季風帶來豐富的降水;
②冬季降雪多,春季融化形成春汛;
③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量小。
3.33 東北地區形成商品糧基地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
自然條件:①土地面積廣,黑土肥沃,糧食單產和總產量高;②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且夏季光照時間長,有利于農作物生長;③河流眾多,灌溉便利。
社會經濟條件:①地廣人稀,本地糧食消費少,余糧多;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連片,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
3.34 東北地區發展重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①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
②開發歷史較早,工業基礎好;
③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便利。
3.35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②更新設備;
③引進人才和技術;
④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
3.36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①土質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稀少。
人為原因:①過墾過牧,破壞植被;②開礦修路。
3.37 黃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措施有哪些?
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等;
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等。
七、南方地區
3.38 長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①地處長江入海口,河海運輸便利;
②經濟腹地廣闊;
③城市密集,人力資源豐富;
④技術力量,工業基礎雄厚。
3.39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它對周邊的帶動輻射作用有哪些?
①為周圍農產品提供銷售市場;
②為周邊企業生產提供技術、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3.40 試分析香港降水豐富,但嚴重缺水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原因:①多低山丘陵,不利于保存降水;②經濟發達,人口眾多,需水量大。
措施:①跨流域調水;②節約用水;③修建水庫。
3.41 說明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特點及各自的優勢。
特點: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的優勢:資金、技術、管理。
祖國內地的優勢:眾多的勞動力、自然資源、生活消費品等。
3.42 臺灣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是什么?
①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
②多山地、丘陵。
3.43 臺灣水能豐富的原因是什么?
①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
②多山地、丘陵,河流落差大。
3.44 臺灣人口、工業中心和鐵路分布特點及其原因是什么?
分布特點:人口、工業中心沿海分布且西部多東部相對較少,鐵路環島繞行。
原因:中東以山地為主,西部平原面積較廣。
八、西北地區
3.45 西北地區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①深居內陸,遠離海洋;
②高山阻隔,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③西北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蒸發量大。
3.46 為什么西北地區瓜果特別甜?
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
3.47 西北地區光熱資源豐富的原因有哪些?
①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光照強;
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時間長。
3.48 試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鎮、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點:分布在盆地邊緣的綠洲上。
形成原因:①臨近河流,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開闊;③土壤肥沃。
3.49 西氣東輸工程是一項“雙贏”戰略,試陳述西氣東輸工程對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好處有哪些?
對西部: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②增加就業機會;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對東部:①緩解能源短缺;②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環境質量。
九、青藏地區
3.50 試分析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其意義。
困難:高寒、缺氧、凍土、生態環境脆弱。
意義:①加強與祖國內地的聯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②利于青藏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③促進民族團結。
3.51 試分析青藏地區主要的清潔能源形成原因。
①水能: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且位于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②太陽能:海拔高,空氣稀薄,光照強,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時長。
③地熱: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3.52 試分析青藏地區的種植業的分布及原因。
分布:河谷地帶。
原因:①河谷地帶海拔相對較低,氣溫較高;②臨近河流,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
3.53 試總結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農業類型及其限制因素。
西北地區:農業類型是綠洲農業,限制因素是水源。
青藏地區:農業類型是河谷農業,限制因素是熱量。
3.54 青藏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試分析青稞單產高的主要原因。
①日照時間長,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②氣溫低,作物的生長周期長,作物養分積累多;
③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
3.55 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試列舉三江源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
①水土流失加劇;
②草地沙化嚴重;
③蟲鼠猖獗;
④野生動物銳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