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題是中考政治的一種常見題型。它旨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的同學在解答案例分析題時要么就事論事,要么泛泛而談,不得要領。下面結合一道例題,談談怎樣解答好案例分析題。
例題:一天,汪某到超市購物后離開時,被懷疑偷了超市的商品,受到超市保安人員強行搜身檢查,結果汪某是清白的。汪某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便對保安人員大打出手,將一名保安人員打成輕傷。后經公安機關調解,超市保安人員和汪某均承擔了相應責任。
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超市保安人員和汪某的行為予以評析,并談談受到什么啟示。
我們認為,解答好案例分析題應從以下五個方面人手:
1.法律依據。案例分析,重在分析。用什么分析呢?必須有一個客觀公正的判斷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現行憲法和法律的相關規定。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法律依據不是要講出法律規定的詳細條文,而是教材中介紹的有關法律的重要條款或原則性規定。如果我們在答題時能夠準確引用這些內容,就能使案例分析有理有據,說服力強。因此,我們在解答案例分析題時,首先要仔細審題,弄清材料和題目的要求,然后準確選擇相關的法律依據。
結合該例題,可選擇兩條法律依據:
(1)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2)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
2.公正評析。在找到相關法律依據的基礎上,就可以結合案例的具體內容,運用法律知識,對案例中當事人的行為進行評析。
結合該例題,可評析如下:
(1)超市保安人員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非法搜身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違法行為。
(2)汪某的行為也是不對的,因為汪某對超市保安人員大打出手侵犯了保安人員的生命健康權。
3、法律責任。在評析了案例中當事人的錯誤行為后,還應指出其危害以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結合該案例,可指出:超市保安人員的行為嚴重侵犯了汪某的合法權益,對汪某的身心造成傷害,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汪某的行為對保安人員的身體造成了傷害,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賠償保安人員的醫療費。
4、正確做法。在指出案例中當事人的錯誤及應負的法律責任后,還應說明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即如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正當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結合該例題,可說明如下:汪某在自身權益受到非法侵犯后可向有關主管部門反映,要求賠償。如果協商不成可到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安人員懷疑汪某有偷盜行為,可請求當地公安機關依法進行檢查。
5、所受啟示。在經過對案例的分析后,還應指出這個案例使我們明白了哪些道理以及對我們今后的行為有何教育意義。
結合該例題,可回答,該案例告訴我們:
(1)生活中處處有法律,每個人都應當學法、懂法、守法,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一定要通過合法的途徑來維護和捍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