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2-28 11:29:08
1、對外關系頻繁的原因
①政治穩定;②經濟繁榮;③對外交通發達;④開明的外交政策。一是貿易,包括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兩種形式;二是官方派遣使節、留學生等;三是通過宗教人士實現;四是通過戰爭。①(地位)明以前中華文明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隋唐時代完成了“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中國成為周邊地區乃至亞非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②(政策)歷代統治者基本采取了對外開放的政策。③(方式)中外關系以互通使節、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為主。
4、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特點:
對閉關政策的認識
(1)原因:
①是清政治需要: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成為統治階級必然引起漢民族人民的反對,使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威脅統治為防范中外結成反清聯盟;②是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特點的反映:清前期工商業比較發達,但自給自足封建經濟仍占領重要地位,使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須和外國“互通有無”,還害怕外商與沿海人民往來滋事。重農抑商思想進一步發展③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結果。(積極)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國侵略,暫時延緩了殖民侵略,有利于中國封建社會延續發展;(消極)幾乎隔絕了中外聯系,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中國的落后。
5、啟示:
(1)開放國興,閉關國衰。對外開放,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強盛;閉關鎖國,延緩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落后。
(2)加強聯系,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只有順應歷史的發展,才能進步,反之則會走向衰亡。
(3)對于外國的東西要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