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11-18 08:51:18
【知識點撥】
1.背景:
①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新航路開辟后,英國處于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英國積極開拓海外貿易的發展,手工工場建立和發展起來。由于“圈地運動”,農村出現了資本主義牧場和農場。
②階級關系發生變化,形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③都鐸王朝加強專制。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使英國成為海上強國,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治,侵犯資產階級利益,迫害清教徒,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人民起義。
2.過程:
①議會斗爭時期(1640年—1642年):1638年蘇格蘭人民舉行起義,1640年,國王被迫召開議會。議會中的清教徒和反對國王專制的代表要求限制王權,得到城鄉群眾支持。
②內戰時期(1642—1648年):1642年,國王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內戰。議會軍在納西比諸戰役中打敗王黨軍隊,俘獲查理一世,并以叛國罪于1649年初處死。
③共和國時期(1649年—1653年):內戰結束后,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發展工商業,歷行清教法規,遠征愛爾蘭和蘇格蘭,進行第一次英荷戰爭。
④“護國公”統治時期(1653—1660年):1653年克倫威爾被宣布為“護國公”,他解散議會,成為軍事獨裁者。
⑤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1660—1688年):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他實行反攻倒算政策,英國政壇發生分化,形成輝格黨和托利黨。詹姆士二世企圖恢復天主權。
⑥“光榮革命”:1688年,輝格黨人聯合一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信奉新教的威廉和瑪麗即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
3.《權利法案》和內閣制形成: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力。18世紀,輝格黨在英國政壇占優勢。英國內閣制形成。
4.意義:
①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②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對歐洲和世界其它地區都有廣泛影響,它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疑難解析】
為什么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又稱“清教徒”革命?
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與封建統治之間的矛盾已十分尖銳。與此同時,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沖突也日益具有政治色彩了。在英國革命中,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方面舉起的是宗教旗幟。當時,英國的國教是圣公會教。這是16世紀初在宗教改革時建立起來的,用以取代天主教。當時沒收了天主教的全部財產,主要是數量巨大的土地,并將其賣給貴族、官吏和商人。國王以圣公會為國教,使自己取代羅馬教皇,成為國內的宗教領袖。正由于他們仍然以圣公會作為自己統治的精神支柱,所以在號稱新教的圣公會教中,繼續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殘余,在這種情況下,清教運動興起,意即清除國教中的天主教殘余。清教反對國王主宰教會,也反對主教制度,要求自己領悟上帝的“啟示”,直接與上帝“交流”。這反映出清教對專制制度的否定。清教還強調“勤儉”,主張以勤奮去“獲得財富”。這正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要求經濟自由的呼聲在教義形式下的表現,這樣,清教教義就自然地成為資產階級、新貴族進行反封建斗爭現成的思想武器。
【典例精評】
例1 17世紀的英國革命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革命。下列各項中最能表明這一性質的是( )
A.采取武裝斗爭方式打敗了王軍
B.沒收、出賣王室土地,廢除地主對國王的封建義務
C.處死國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國宣布為共和國
出處:1997年全國高考題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資產階級革命”內涵的理解。另外,就是對B項中“地主”的理解。此時的地主已是資產階級化的地主,即新貴族。革命期間,王室土地被拍賣,大多落到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手中,他們得到土地后,或把土地租給資本主義農場主經營,或自己進行資本主義經營。明確了上述概念,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參考答案:B
例2 1660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接受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目的是( )
A.結束軍事獨裁體制 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勢力妥協 D.維護革命成果
出處:1999年全國高考題
參考答案:D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