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1-05-24 23:48:13
回聲的作用:
① 加強原聲;② 回聲定位;③ 回聲測距
回聲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
測量方法: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5.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人耳的構造
人耳的構造:外耳、中耳、內耳。
聽到聲音的條件:A.聲源在振動發聲. B.有傳播聲音的介質,如空氣。 C.聽覺器官完好.
聽到聲音的路線:骨傳導 雙耳效應
聽覺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等組織傳播)→聽覺神經傳遞信號→大腦產生聽覺。
人耳的結構功能:鼓膜(形成振動)、聽小骨(放大震動)、聽神經(傳到聲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耳聾
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如果傳導聲音的鼓膜和聽小骨發生損傷,就會使聽力下降,叫做傳導性耳聾。
如果耳蝸,聽覺中樞或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受到損害,聽力會降低,甚至是喪失,叫做神經性耳聾。
傳導性耳聾還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將振動傳給聽覺神經,人可以繼續聽到聲音(利用助聽器聽聲音)。
神經性耳聾一般不可治愈。很難再聽到聲音。
骨傳導
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骨傳導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頭骨、頜骨)→鼓膜振動→(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導的原理:固體可以傳聲。
例子:演員進行《千手觀音》的排練、貝多芬聽鋼琴聲、使用助聽器聽聲音都利用了骨傳導。
雙耳效應
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人們通過雙耳效應,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但聲源在我們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時我們并不能準確判斷,因為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幾乎相同,雙耳效應不明顯。
雙耳效應的應用:
⑴ 人耳可分辨聲源方位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① 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到的強度不同;
② 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到的時間有先后之分;
③ 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到的步調也存在差別。
⑵ 舞臺應用:將兩只話筒分別放在舞臺的不同位置,用兩條線路分別放大兩路聲音信號,然后再通過左右兩個揚聲器插入出來,我們就會感到不同的聲音從不同的位置傳來。
相關推薦: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匯總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