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10-22 15:15:33
四、著力改善辦學條件
13.配齊配好美育教師
各地要加大中小學美育教師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師。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美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美育師資不足問題。
鼓勵優秀文藝工作者等人士到學校兼任美育教師。
推動實施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
全面提高美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教學素質、育人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優化美育教師崗位結構,暢通美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將美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課后服務等第二課堂指導和走教任務計入工作量。
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保證美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
14.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
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
把農村學校美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校建設美育場館,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享。
加強高校美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劇院、音樂廳、美術館、書法館、博物館等藝術場館。
配好美育教學所需器材設備,建立美育器材補充機制。
制定學校美育工作基本標準。
15.統籌整合社會資源
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
城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統籌學生藝術實踐需要,新建文化藝術項目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
鼓勵學校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
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后“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
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每年組織學生現場參觀1次美術館、書法館、博物館,讓收藏在館所里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學校美育的豐厚資源,讓廣大學生在藝術學習過程中了解中華文化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精髓。
充分挖掘學校藝術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將藝術場館向社會有序開放。
16.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
各地要加強鄉村學校美育教師培養,通過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項目,培養能夠承擔美育教學的全科教師。
鼓勵開展對鄉村學校各學科在職教師的美育培訓,培養能夠承擔美育教學與活動指導的兼職美育教師。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