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4-20 17:22:37
〖解析〗
1.本題主要是對情感體驗的考查。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中“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階段目標。此題的題干中命題意圖,能顯示答題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彎路,提高答題的準確性。作者對“月光餅的外形、用料、滋味”“事隔多年”“還能記憶猶新”,說明作者對月光餅印象深刻,有獨特的情感體驗。
2.這一題共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線索的把握,第二個問題考查對語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要想準確地把握記敘的線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分析各個材料之間的聯系,揣測這些材料是憑借什么聯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機的聯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線索。本文以“月光餅”為題,全篇圍繞月光餅敘事和抒情,顯然本文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月光餅”。最后一段為“中秋節,一年又一年,來了又過去,什么時候回家鄉去吃月光餅呢?”此段以抒情為主,體現了作者想回大陸回故鄉的強烈情感和暫不能回歸故鄉的無限惆悵,這段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升華,在結構上,與開頭相呼應;內容上,深化文章的主題。
3.本題是對文章局部情節的理解。要仔細分析題干,發掘題干中所隱含的信息,以題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區位的“彼信息”。“又心疼又后悔”表明作者已感到自己做錯了事情。做錯了什么事呢?我們解題時應帶著這一問題細讀課文。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做錯的事情主要的主要情節:“我指著她的臉說:‘你還吃月光餅!再吃,臉長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餅上的芝麻那么多了’。這句話真傷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來,把一疊畫紙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餅扔在地上,用腳一踩踩得粉碎” 顯然我“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是:畫紙被撕碎;月光餅被踩碎;說了傷害表姑的話。
4.本題考查對表現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此題的題干其實已經暗含問題的答案,題干信息顯示這是將臺灣的月餅與“家鄉的月光餅”進行比較,是運用的是對比(襯托)手法。對于臺灣的各種月餅作者感到比大陸的“更膩口”,而離開家鄉數十年的作者感到家鄉的月光餅“又香又脆的味兒好像還在嘴邊”,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大陸)的思念之情。
5.本題考查考生從文中所明白的為人處事道理,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一思想的完美體現。解答此題可結合第(3)題進行思考,此題較開放,答案多元化,只要聯系文中中秋節作者與表姑爭吵、和好的經歷,結合自己的具體生活實際,圍繞“寬容”“理解”“謙讓”“說話得體”等某一方面談即可。
6.本題考查對民俗風情的了解。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我們平時學習時要樹立大語文思想,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積極去努力開發并利用身邊的語文資源。
【練習二】
。ǘ├2
、傥以谌莸那逶瓷胶透V莸挠谏嚼,看到了輝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強的小榕樹所奏出的青綠色的生命進行曲來,還有更雄壯的進行曲。
、谇逶瓷降氖陂牛媸巧钠孥E。這棵雄偉的榕樹,生長在足有三層樓高的一塊巨巖上,而本身又有兩層樓高,觀賞它時,非仰視不可。
、垩刂冢S多粗壯的根從巖頂射向大地,有的像纜索懸蕩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盤旋而下。它們把整塊巨石緊緊擁抱。假如從云端俯瞰下來,大約會看到這棵榕樹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塊天然寶石,企圖把它從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我很幸運,竟在一次大霧天里見到清源石榕別樣的風姿。那時,霧氣正像炊煙似地裊裊上升,一陣一陣地掠過巖石,而且一陣比一陣濃烈,最后巖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樹,被云嵐霧靄所凝聚成的大白盤托住,在迷蒙的煙波中忽隱忽現,好像飄動在云中的神樹。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樹背后,又隱約可以見到巖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廟,廟宇在云霧繚繞中浮沉,朦朦朧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見到眼前景象,我竟飄飄忽忽起來,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瓊樓玉宇與金木玉樹之前,似乎還聽到蘇東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菰谟谏,我又一次見到氣派雄偉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樹,也是氣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蘖私馇逶瓷胶陀谏绞陂诺挠讶烁嬖V我:這種榕樹所立足的巖石,不是一般的巖石,而是最堅硬的花崗巖。如果說,要在世界上尋找一種在最堅硬的基石上生長出來的最頑強的生命,那就是榕樹。
⑦他還告訴我,這種生命的奇觀,是發端于一種細韌的種子之中。那是一顆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著許多小顆粒似的種子。大約是一只頑皮的鳥兒,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選擇這個奇偉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種子,就憑借巖上那一層塵埃結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長成綠光四射的龐然大物。
⑧仔細瞧瞧,巖石上好像沒有別的生命,也許在巖縫里有幾株細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這種巖石真是生命難于生存和發展的地方。
⑨榕樹,就在生命難以生存的地方,讓自己生長成偉大的生命,在生命難以發展的地方,把自己發展成其他生命望塵莫及的參天巨木。
、膺@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進行曲。
1、作者觀察和描寫清源石榕里風姿的順序是怎樣的?
2、第⑥⑦自然段通過友人的話,說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觀的條件。作者最著力強調的是什么?
3、這篇散文的開頭、結尾從結構上和表達效果上起了怎樣的作用?
4、石壁生命進行曲的寓意是什么?
5、給這篇散文加一個合適的標題:
6、閱讀下面句子,展開合理想象,再補寫兩個比喻句,來形容石壁榕的樹根。
“沿著石壁,許多粗壯的根從巖頂射向大地,有的像纜索懸蕩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盤旋而下。”有的像 。有的像 。風,毫無預兆地席卷整片曠野,撩動人的思緒萬千。
〖答案〗
1、由下而上,由近到遠,由現實到想象。
2、立足于最堅硬的花崗巖。(而花崗巖是生命很難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3、互相呼應,首尾連貫,一氣呵成,突出榕樹生命力的頑強。
4、在生命難以生存的地方,讓自己生長成偉大的生命,或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勝困難,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展示自己的風采。
5、石壁榕,生命進行曲(石壁榕禮贊)
6、有的像青絲飄落在風中 有的像臂膀環抱于樹上
〖解析〗
第1題意在考查學生對散文描寫順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寫景順序,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明白作者的寫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第2題是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弄清了這個問題,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正確判斷文章的主旨。因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長的環境,在這種土壤貧脊,地勢險惡的環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頑強的生長,并長成“兩層樓那樣高”的大樹,由此可見石壁榕那頑強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義。
第3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結構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點是“散”,但散文作者總是通過許多手段,達到一種“聚”,即形散而神“聚”,具體是指散文中心要鮮明,思想、情緒、脈絡要統一,因此,散文的結構也是達到“聚”的一種手段。本文,首尾呼應,前后連貫,突出了榕樹生命力的頑強。
第4題著重考查的是學生對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好的散文總是以“物”為載體表現理念,傳達情感的。學生要透過語言的表面含義把握其深刻的內涵。本文表面上是對石壁榕頑強的生命力的贊嘆,而實際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難以生存的地方,讓自己生長成偉大的生命,或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勝困難,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展示自己的風采。
第5題是考查學生的對作品整體感知的能力。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給文章加標題,可以考查學生的對作品整體感知的能力。怎樣才能較快并準確地為文章加上標題呢,這就必須要吃透全文,認真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給文章加標題還要注意生動、醒目,因此本文的標題可以從開頭的句子“還有更雄壯的進行曲。”還有結尾的句子“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進行曲。”進行歸納,為了醒目和形象,可以加上這樣一個標題:“石壁榕,生命進行曲”
第6題考查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合理的想象,對石壁榕的樹根在特殊的環境中所呈現的各種形態進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動的描繪。學生寫的句子只要與例句中的內容相關一致,想象合理,語言通暢,并有一定的生動性,就可以得滿分。風,毫無預兆地席卷整片曠野,撩動人的思緒萬千。
【練習三】
妹妹扮演的角色
(1)為了募捐,學校準備排練一部短話劇。告示一貼出,妹妹便熱情萬丈地去報名當演員?墒嵌ń巧翘,妹妹回家后一臉冰霜,嘴唇緊閉。“你被選上了嗎?”我們小心翼翼地問她。
(2)“是。”她丟給我們一個字。“那你為什么不開心?”我壯著膽子問。
(3)“因為我的角色!”
(4)短話劇中只有4個人物:父親、母親、女兒和兒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們讓我演狗!”說完,妹妹轉身奔上樓,剩下我們面面相覷。妹妹有幸扮演“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全家不知該恭喜她,還是安慰她。飯后爸爸和妹妹談了很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