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4 15:21:14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總結
1 夏朝(約前21世紀—前16世紀)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延續約471年。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
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后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后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
禹接任了鯀的職位,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后,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地方于是成為了人們安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滅亡原因:
1、內部生產力的衰退;
2、外部環境的長期不穩定;
3、夏王朝統治階級的觀念;
4、夏“桀”的個人因素(整日沉湎與聲色犬馬,大興土木,親近佞人)
2 商朝(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
商王朝是繼夏朝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夏朝之諸侯國部落首領契因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孫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將自己建立的王朝稱為“商”;至盤庚,又將國都遷往殷,所以商朝又稱為“殷”。經歷17代31王(共510年)后,末代君王商紂王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滅亡原因:
1、商朝后期,絕大多數奴隸主貴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對待奴隸十分殘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征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
4、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
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一個世襲王朝,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周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后,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戰國七雄:齊、楚、燕、魏、韓、趙、秦
滅亡原因:
1、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也讓危機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厲王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傳至周幽王又破壞宗法制度,"廢后立妾,廢嫡立庶"并“烽火戲諸侯”使諸侯們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3、王室衰微,各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系漸漸疏遠;
4、少數民族犬戎攻打鎬京,西周滅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權力架空,加之周平王東遷后更加淪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壞,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日漸增大;并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發展自己勢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