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七: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正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領悟“團結就是力量”的涵義。
◆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一、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1.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集體。因為個人的許多基本需要,必須通過集體才能得到滿足。個人如果游離于集體之外或被集體所排斥,勢必產生孤獨感和自卑感。
2.集體的生存與發展也離不開個人。因為集體的規則需要大家共同遵守,集體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維護,集體的發展壯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3.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的利益。
4.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有時也會發生矛盾,這時我們要堅持以集體利益為重,并愿意放棄或者犧牲一些個人利益。
二、維護集體利益
1.關愛集體表現為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才智。
2.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并非只體現的集體榮
譽和利益受損時,更多的體現在每一個人的日常交往和活動之中,例如:關心他人、公平競爭、分工合作、利益分享等。
3.團結就是力量,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關愛集體,要善于團結同學。團結是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為實現集體的目標奠定基礎。
4.團結同學要做到:
(1)會同情人、關心人、幫助人、團結人。
(2)不與同學鬧矛盾,有了矛盾,嚴格要求自己。
(3)能夠正確對待團結,不搞小圈子,不搞哥們兒義氣,同時要勇于開展自我批評,對自己的缺點不掩飾,對別人批評誠懇,不包庇、不隱瞞。
5.良好的班集體是我們成長的樂園。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們要融人班集體,做好班集體的主人。
(1)要處理好與同學的關系,在與同學相處中,做到主動、熱情、誠懇。
(2)要增強紀律觀念,自覺遵守集體的紀律和有關規定。
(3)要以主人翁的態度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努力為班集體增添光彩.
考點八: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正確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培養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增強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自覺性。
一、競爭具有兩面性
1.競爭的積極作用
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
(1)競爭既給我們壓力也給我們動力,能提高激發我們的潛能,提高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2)競爭使我們在與他人的競爭、比較中,客觀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
(3)競爭還可以使集體的生活變得更富有生氣,增強學習與活動的樂趣。
2.競爭對人的發展和進步也有消極作用:
(1)競爭的壓力可能引起我們心情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更嚴重的是,可能使弱者產生妒忌心理。
(2)競爭可能使某些獲勝者滋生驕傲自大情緒,使某些失敗者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
3.競爭的目的:超越自我,開發潛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正確面對競爭
(1)正確對待競爭,要敢于競爭,勇于超越自我。
(2)要尊重對手,向對手學習。
(3)遵守法律和道德,培養健康的競爭意識。道德和法律是我們在競爭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
(4)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得失和成敗。
二、合作
1.合作的意義
(1)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2)合作能凝聚力量、啟發思維、開拓視野、激發創造性,并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
2.善于合作
(1)體現雙贏的原則,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學會欣賞他人,虛心向他人學習。
(3)學會理解他人和諒解他人,以誠待人。
(4)要培養團隊精神。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團結協作、相互支持,是合作共享、樂于奉獻,是個人利益服從團隊的利益。
三、競爭合作求雙贏
1.競爭與合作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社會生活既需要競爭,也離不開合作。
2.我們要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3.青少年要培養公平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
考點九: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了解生命的來源,正確理解自己與父母的關系。
◆學會理解父母,用自己的方式關愛父母。
◆遇到問題與父母協商,懂得孝敬父母與長輩
1、孝敬父母
(1)原因:①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人的道理。
②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坌⒕锤改甘亲鋈说幕疽螅侵腥A民族的傳統美德。
、苄⒕锤改甘枪竦姆闪x務。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既要受道德的遣責也要受法律的制裁。
(2)措施:
①聽從父母的正確教誨,認真學習、踏實做人;
、隗w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塾H近父母,了解、關心父母的情緒和身體、心理狀況;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幫助父母,努力減輕父母的負擔;
、芗纫o父母物質上的幫助,也要給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2?缭酱鷾
(1)代溝產生的原因:進入青春期后,大多數人會與父母產生不同程度的誤解、分歧,甚至隔閡、矛盾與沖突,這是正常現象。
、龠M入青春期,由于我們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不斷增強,依賴性降低,獨立性增強。
②由于青少年與父母的年齡差距,導致青少年與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態度不一定相同。
、塾行┣嗌倌瓴荒苷_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不理解父母的高期盼、嚴要求。
④青春期的青少年敏感而不穩定,容易出現逆反心理。
(2)如何化解與父母的矛盾與沖突:
、僖潇o下來,心平氣和地與父母交流和溝通,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理解我們的愿望。
②客觀對待與父母的差別,從內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正確意見。
③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和寬容父母的不足甚至錯誤,克服逆反心理。
、苷莆张c父母有些溝通的要領。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考點十: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誠實的復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
◆誠實守信是一種重要的行為準則,是做人的美德。
◆正確理解誠實守信的涵義,明白誠實守信不僅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種方式,只有對人誠實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誠信并不意味著哥們義氣,在朋友犯錯時,要敢于提出批評,同時自己犯錯時也要勇敢地承認,并積極改正自己對別人許下的諾言,能誠實地與人交往,并體會這樣做的愉快。
1.誠信的含義
(1)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誠信。
(2)“誠”就是實事求是,不說謊,不欺騙,誠實做人、誠實做事。“信”就是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2.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3.誠信的意義
(1)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個人在社會中立足、取得事業成功的保證。
(2)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正常關系的基礎;誠實守信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規定的經濟活動中應遵循的原則。(4)誠實經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立業之基,興業之本。重信守諾是每個企業成功的法寶。
4.做誠實守信的人
(1)誠實首先要從學會對自己誠實開始,對自己誠實才能對人誠實,對自己誠實在于不自欺、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
(2)懂得誠實的意義之一是言而有信。我們不要輕易許下諾言,一旦有所承諾,就要努力兌現。
(3)堅持誠實原則。
①堅持實事求是。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
、谠谏婕袄鏇_突的問題時,誠信原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的一邊。
、墼谘矍袄媾c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茉谇榕c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4)誠信做人就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
、俨徽f謊,不欺騙他人;
、趯ψ约旱男袨樨撠,勇于承擔責任;
③學習上做到考試不舞弊,不抄襲他人作業等。
5.正確面對誠信的復雜性
(1)誠信的核心是善。
(2)誠信不是講哥們義氣,在朋友犯錯時,要敢于提出批評;自己犯錯時也要敢于承認,并積極改正錯誤。
(3)做誠實的人就不能說謊,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原則。
(4)誠實并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隱私權。既要誠實做人,又要善于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隱私權。
考點十一: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和自卑;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寬容和相互幫助,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懂得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懂得每一個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
◆以真誠、友善的方式對待他人,尤其是處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懂得共同的生活需要人們相互尊重;:
◆懂得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遵守規則和秩序體現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
◆養成寬容不同意見和態度的品質。
一、平等
1.平等的含義
(1)平等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2)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依據該國憲法和法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我是一個公民”就意味著:我具有其它公民一樣的法律身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其它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們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在法律地位上,我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平等待人
(1)每一個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我們要平等待人、互相取長補短,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
(2)平等對待那些處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每個人的境遇和條件不同而導致的身體、智能、財富、地位等的差異,不能超越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都應受到尊重。
二、尊重
1.尊重的意義
(1)人人都有人格尊嚴,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尊重是功德之本。
(2)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一個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3)一個沒有自尊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2.如何尊重
(1)自尊的人是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知恥是自尊的表現。自尊的人拒絕虛榮。
(2)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是對人有禮貌。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我們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3)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社會的尊重。
(4)在家庭生活中對父母既要親近又要尊重。在學校與老師既要相處融洽又要尊重。同學與伙伴之間通俗不等于粗俗,無間不等于無禮。
(5)以尊重的態度與不相識的人交往。在公共場所不做妨礙他人的事,同陌生人交往注意禮讓、不使用侮辱性的語言。
(6)人類有責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
三、寬容
1.寬容的意義
(1)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2)寬容能使對方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的安寧和滿足,能贏得別人的友誼和尊敬。
2.學會寬容
(1)要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我們要寬容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我們要寬容別人對自己無意之中的傷害。
(3)我們既要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又要聽得
進不同的意見。學會與伙伴和同學在存異中求同、在協離的基礎上合作。
(.4)寬容要講原則。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愛憎不明。
四、生活需要互助
1.美好生活離不開入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
2.幫助他人是善心和愛心的表現。
3.幫助他人既是一種付出,我們也從中收獲了內心的安寧和快樂,贏得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
五、同伴關系
1.認識友誼
(1)朋友給我們溫暖、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麴美好。(2)友情需要我們明智而謹慎地把握:學會給予與分擔;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要坦誠,不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慎交朋友。
2.男生女生
(1)中學生心理萌發的異性吸引是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
(2)對中學生而言,異性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增進對異性的了解,豐富自身的情感,擴大社會交往的范圍,度過心情舒暢、快樂的時光,促進學習的進步,增強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促進個性全面、健康的發展。
(3)男女同學的異性交往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一些情緒、行為的困擾,影響和妨礙學習和身心健康。
3.與異性交往
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異性交往,把握好“自然”和“適度”兩個原則,還要注意使用正確、恰當的交友方法。
(1)與異性交往時要克服羞怯,做到感情自然,儀態大方,不失常態。,
(2)在交往過程中要做到坦蕩無私,以誠相待,相互信任。(3)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無顧忌。
六、師生關系
1.了解教師職業
(1)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幫助我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
(2)老師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樣,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2.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1)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i教學相長。
(2)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們的朋友。
(3)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尊敬老師,禮貌待師;積極與教師溝通,
從老師的角度問題;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原諒老師的錯誤,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是對他的尊重等
名師點拔
考點十二: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平等的態度與其它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
◆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現實。
◆學會尊重其它民族和文化,能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其它民族和文化;學會以理解與尊重的態度與各國人民交往。、i
◆樹立和平的思想,具有各種文化、意識形態和信仰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神。
1.文化的表現形式
生活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民族和人民,創造了各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價值觀、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
2.尊重其它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原因
(1)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現實。
(2)不同國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交相輝映,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人類文明。
(3)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呈現多元發展的和諧局面。
3.多元世界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
(1)應以客觀、平等的態度,進行交流溝通,促進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2)要以世界的、開放的眼光尊重不同民族的傳統與個性,尊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
(3)我們要在繼承和弘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虛心學習不同文化的優點和長處,積極開展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考點十三: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
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懂得法律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
◆理解規則的定義、起源和一般特征。
◆了解法律的起源與法律的產生、基本概念及法律的基本特征。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的階級本質。
法律、自覺遵守法律的情感。的內容和功能;辦事的觀念、權利義務觀念以及把法律作為首要的行為準繩的觀念
1.規則及其重要性
(1)規則有法律、道德、紀律、章程、風俗、宗教戒律等。(2)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如果沒有行為規則,各行其是,社會就會混亂不堪,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沖突之中。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不同于道德、紀律、章程、風俗、宗教戒律等其他社會行為規范。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2)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國家強制性(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鄯墒菍θw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3、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1)法與道德的區別:①從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道德是約定俗成的,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趶陌l揮作用的保障機制上看,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道德靠人們的信念、習俗和社會輿論的力量發揮作用。
、蹚倪m用范圍來看,法律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道德的適用范圍廣,但在階級社會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并非某種道德為全體人民所尊奉。
(2)法律與道德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法律體現并維護道德;道德補充法律的不足,支持、促進法律的貫徹實施。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又要堅持以德治國,并把二者結合起來o
4.法律的本質
(1)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是法律的一般本質。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法律也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2)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法律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這是我國法律的本質。
5.法律的內容
法律是以規定人們的權利與義務為內容的,規定人們享有什么權利、應該履行什么義務,并對侵犯他人權利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予以制裁。
6.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或矛盾的作用。
(2)法律具有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功能,并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生活的有序與和諧。
(3)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7.樹立法制觀念
我們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我們最根本的行為準則,學法、守法、用法、護法。
考點十四: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
◆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具體內容。
◆懂得自我保護,維護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合法權益,自覺抵制不良影響,拒絕不良行為,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
(1)未成年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2)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和不成熟、不能獨立等特性,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需要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
(3)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有助于學生維護自己在;
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合法權益,自覺抵制不良影響和不良行為,進行自我保護,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2.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
(1)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
(2)我國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是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其中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基本法。
3.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四條基本途徑是:家庭保護、學校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
4.家庭保護
(1)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
(2)基本內容是:
①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扶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
、谧鹬匚闯赡耆说氖芙逃龣嗬,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③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他們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5.學校保護的基本內容:
、偃尕瀼貒业慕逃结槪龠M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谧鹬匚闯赡耆说娜烁褡饑;
、圩鹬匚闯赡耆说氖芙逃龣,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④保護未成年學生在學校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6.社會保護
(1)社會保護,要求全社會創造一個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基本內容是:①保護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合法權益;
、谌魏谓M織和個人不得雇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③公共場所對未成年人優惠開放;
④禁止有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侵蝕其思想的行為。
7.司法保護
(1)司法保護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國家執法機關,通過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
(2)基本內容是:
、賹徖砦闯赡耆说男淌掳讣䦟嵭刑厥庵贫龋
、趯`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垡婪ūWo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受扶養權等。
考點十五: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正確享受網絡文化,自覺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
◆了解一般違法的類別及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知道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懂得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危害,知道它們可能發展成為違法犯罪;
◆了解“黃、賭、毒”及“法輪功”邪教的危害,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抵制不良誘惑。
.1.違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
2.違法行為包括:違憲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政違法行為。
(1)違憲行為是指違反憲法的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法的行為。
(2)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微,相對刑事違法行為而言,對社會危害性較小,因而稱它們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
(3)任何一類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1)嚴重社會危害性。、這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2)刑事違法性。即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這是犯罪的法律標志。
(3)刑罰當罰性。即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這是犯罪的法律后果。1
4.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
①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違反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應受行政制裁或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②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情節嚴重,違反刑法,應受到刑罰處罰。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三個特征;其中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2)相同點: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3)啟示:
、僖话氵`法行為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成為違法犯罪。
②我們要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自律,杜絕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誘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5.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規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多次偷竊;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6.不良誘惑的種類與危害
(1)“黃”,指淫穢的讀物和音像制品以及淫穢行為,黃毒極易誘發性犯罪及與之相連的暴力犯罪和經濟犯罪,影響身體、影響學習,對青少年危害極大。
(2)“賭”,指賭博,賭博成癮害人害己害家害國,染上賭的惡習,不僅影響身體、影響學習,而且極易引發經濟犯罪和暴力犯罪。
(3)“毒”,指毒品,吸毒會嚴重摧殘身心健康,傳染和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死亡;吸毒一口,誤人虎口,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傾家蕩產難以避免;為籌毒資,常常鋌而走險,誘發賣淫、盜竊、搶劫等嚴重犯罪;吸毒會敗壞社會風氣,危害社會治安。
(4)“法輪功”是反科學、反人類、反社會的邪教組織。它宣揚歪理邪說,蒙騙群眾,斂財害命,挑動制造事端,被國家依法取締。邪教是人類社會的精神“毒瘤”,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
(5)不良誘惑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荒廢學業;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敗壞社會風氣,誘發違法犯罪,危害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安定。
7.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侔褧r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
、诓簧孀阕躺“黃、賭、毒”和其它不良現象的場所。
、叟囵B堅強意志,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
、芗訌姷赖滦摒B,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守道德、法律和紀律。
8.網絡利與弊
(1)利:
、倬W絡使大量的信息得以快速傳遞,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②它有利于我們開闊視野、放松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2)弊:
①網絡文化內容不乏有不健康的東西,如色情、暴力兇殺、迷信等。②網絡電子游戲內容驚險刺激、情節環環相扣,容易使人沉迷其中,有的還會引發違法犯罪。
③網絡交往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使人們的陰暗心理借助電腦屏幕得以無所顧忌地宣泄,使交往環境被破壞。
9.正確享受網絡文化
①面對網絡的利與弊,我們要善于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做網絡的主人。
、谝鰪娮晕冶Wo意識,做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輕易泄漏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
③要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規則,遵守《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做到: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考點十六: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與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了解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法和途徑。
◆由生活中的實例來體驗自身權益的存在。
◆學會分析權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選擇適合自己的保護途徑。
◆能夠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1.自我保護的必要性
(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侵害,要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家庭、學校、社會、司法保護只是為我們的健成長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條件,要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最關鍵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2.學會依法維權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既不能忍氣吞聲,因為這樣會助長違法分子的囂張氣焰;也不能非法報復,因為這樣會導致新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唯一正確的方法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獲得法律幫助的方法和途徑
(1)獲得法律幫助的方法和途徑主要包括: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等。
(2)訴訟途徑即打官司,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訴訟;訴訟是最權威、最有效、最正規和最終的維權途徑。
(3)非訴訟途徑主要指投訴、調解、裁決、仲裁、復議、申訴等。
(4)當打官司遇到經濟等困難時還可獲得國家的法律援助
4.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1)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青少年既要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3)學會自我保護
①不法侵害發生前:
A.樹立安全意識,遠離危險,拒絕侵害。
B.學法、守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求救和自救的方法。
②面對不法侵害: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沉著冷靜,勇敢機智。如: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和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及時向鄰居或其他人求救等。
、鄄环ㄇ趾π袨榘l生以后: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非法報復,唯一正確的方法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i④面對自然災難:我們平時還要學會一些不同災難的求生方法,當災難來臨時要保持冷靜、機智應對、意志堅強、保存實力、把握時機、及時求救
考點十七: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理解權利與義務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增強權利觀念。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和對等性,要求公民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義務。
◆學會尊重他人權利,規范自己的行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
(1)在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如:
、偃松頇嗬荷】禉,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
、谡螜嗬哼x舉權與被選舉權,監督權,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
、劢洕鷻嗬贺敭a所有權,繼承權,智力成果權,消費者合法權益。
、芪幕瘷嗬菏芙逃龣。
。(2)在我國,公民應該依法履行義務。如: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诰S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蹛圩o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的義務。
、鼙J貒颐孛艿牧x務。
⑤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的義務。
⑥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2.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公民享有權利,要以履行義務為條件,受義務的制約;履行了義務,就有了權利實現的條件,就會享有相應的權利。具體表現在:
、俸弦恍裕汗竦臋嗬土x務是不可分割的,在某些條件下,權利就是義務,義務就是權利。如受教育。
②對等性: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是通過公民為社會所盡的義務來決定的。
、壑萍s性:公民所享的的權利和自由,要以義務的履行為條件,受義務的制約。
3.增強權利和義務觀念
(1)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要求公民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要求公民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義務。
(2)那種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的觀點和行為是錯誤的;想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的觀點和行為也是錯誤的。
(3)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是公民意識的集中體現。
4.正確行使權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
、僖鹬厮藱嗬
、诓坏脫p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
、垡诜稍试S的范圍內行使;
、芤院戏ǖ姆绞叫惺。
5.自覺履行義務
(1)法律鼓勵的,我們積極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