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4-03-13 10:47:13
三、活動建議
1.在校內安排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詢,完成“中秋節”(或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電腦”(或其他主題)和“三峽”選題資料的搜集。
2.課內安排1~2課時完成此項綜合性學習任務。
3.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在搜集資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寫作的成果最好進行課堂交流。
5.至于實地調查,沒有條件的可以不集中組織。但是要將此項活動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節假日去旅游,要養成隨時記錄或拍照的好習慣,把各地的神話傳說、軼聞趣事、詩文妙語、科學數據都記下來,形成自己的小小資料庫,寫作時就不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了。
四、活動評價
教師可以采用階段評價法:搜集資料階段占50分,提交論文階段占50分。指導學生將搜集來的資料匯總成“某某資料小檔案”,搜集材料不是最終目的,要讓材料為我所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小論文能夠體現學生的思考能力。所以論文的質量是評價本次活動的重要依據。
有可能的話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或是利用互聯網,或是開辟學習園地,還可以裝訂成冊供大家傳閱,共享資源,擴大知識面。組織一次優秀論文宣讀會,將搜集到的內容進行交流,并且互相交流有效快捷地搜集資料的經驗。
有關資料
一、中秋節史話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八月節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
作為歲時節令,中秋節形成較晚,但玩月之舉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佳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