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4-03-13 10:56:08
關于“大家都來賞荷花”。這項活動根據學校現有條件而有選擇地開展,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變通,如可以運用電子聲像技術來展現荷花儀態萬方、絢麗多彩的美,也可讓學生用自己的畫筆來表現他們心中的荷花……
關于“蓮文化探勝”。課本設置了3個討論題。
討論第1個問題要注重學生的文學積累。要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正如課本中所提示的那樣,“在討論前最好多讀一些描寫蓮的詩文”。一般來說,在文學作品中,蓮被賦予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深情等品質。當然,在討論中,應聯系具體作品來談,而且在討論中應該對文學作品中蓮的形象有所描述,這樣做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讓聽者(同學)具體感知蓮的“美好品質”,有利于展開討論,還可以與同學們一起再次進行審美觀照,獲得審美享受。
討論第2個問題要注重培養學生聯系的、辯證的思維方法。“出淤泥而不染”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常常能表現出人們對事物或人生的不同的認識向度。兩者都有道理,可讓學生展開討論。
討論第3個問題主要涉及到對佛教的了解。下面一種說法權作參考。
據考證,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熱帶地區,印度人還將它作為自己的國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荷花在印度與佛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畫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蓮花臺座。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據佛典介紹,主要是因為佛法莊嚴神妙,而蓮花軟而凈,大而香,所以“蓮花臺,嚴凈香妙可坐”。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現在用它來比喻經歷的輝煌。
關于“編一首《采蓮曲》”。這對于有的地方學生來說可能難度較大,因為大多數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觀察和體驗。可以選做,亦可以對此進行變通處理,如改換成其他形式的寫作練習等。
關于口語交際和寫作。蓮與文學藝術、文化生活關系密切,可以通過吟誦、欣賞、評說、解說等活動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通過寫隨筆、雜感等寫作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總之,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寫作能力。
四、活動建議
1.活動前向學生介紹、推薦幾本有關蓮文化的書籍、文章資料等,可與圖書館取得聯系,最好請圖書館管理員開出有關圖書目錄,以便學生前往檢索和查閱。
2.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訪談有關行家或民俗文化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蓮在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所具有的內涵。
五、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的內容主要涉及到資料搜集、閱讀理解、討論和寫作,因而評價也就是針對這幾個方面來進行。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答案或學習結果的評價,而要注重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
2.通過評價來引導學生加強學習研討和交流,也就是說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研討和交流的積極態度與行為應成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要鼓勵學生主動拿出自己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成果與同學共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小組合作式學習。
3.通過評價來督促學生積極開發與利用課外學習資源。本次學習活動需要開發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學生有無開發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的意識和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構成。所以,要通過評價來引導并加強學生的課外語文的學習,引導學生留心并積極利用課外語文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社會實踐中學語文。
4.除了指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外,教師還要對本次活動進行較為全面的評價。要注意的是這種評價不只是做成績鑒定和甄別,更為重要的是要倡導良好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