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0doc 2012-02-21 13:24:10
2.4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運算能力。
數(shù)學是運算要求高的學科,運算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學生在初中數(shù)學學習中,運算的難度、運算的步驟都有所增加,運算中常出現(xiàn)由于小學只心算不筆算帶來的錯誤,一步出錯,步步錯。有些學生常常看題而不算題,懶動手,長此以往,做題速度減慢,導致能力下降。教學中首先得重視運算方面的訓練和指導,用練習或考試中出現(xiàn)的錯例教育學生,使其感到丟分丟得“心痛”,讓學生筆不離手,計算時動手打一下草稿,把心算和筆算有機結合起來,能大大提高運算準確度,減少失誤。其次應加強運算速度,培養(yǎng)學生好的運算習慣。
總之,造成初中階段學生數(shù)學學習差的原因很多,要想把學生的成績提高上來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解決。
一、學生基礎差原因分析
1、內部原因
(1)意志不強。許多學生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同時學習數(shù)學的毅力和耐力較差,淺嘗輒止,只有三分鐘熱度,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情感不暢。太多的失敗使學生感到學習數(shù)學很無聊,很枯燥,情緒非常低落,沉悶,沒有積極性,缺乏好的情感體驗。
(3)思維不力。思考問題表面化,對客觀事物的一般性和規(guī)律性缺乏總結,運用知識時,常忽視條件的變化,生搬硬套,不能靈活運用,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不夠。
2、外部原因
(1)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等,突發(fā)事件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的重創(chuàng)會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隨著問題的積累,就會喪失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2)教學方法不當,在教學過程中,教法單調,乏味,不能積極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興趣;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缺乏層次,好搞一刀切,特別是不能充分照顧基礎差的學生這一弱勢群體;在課堂提問及練習作業(yè)的處理中,使他們遭受冷遇,自尊心受挫。
(3)教學進度過快,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學脫離學生實際,快趕課程,消減了知識的發(fā)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消化與鞏固,盲目地提高難度和大搞題海戰(zhàn)術,加劇了學生的兩極分化。
二、轉化策略
要想完全消除基礎差的學生是不可能的,但認真地分析不同學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縮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轉化及預防是完全可能的。
1、強化目的,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覺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近期目標短暫但直接,長遠目標持久卻間接,教師應注意把遠近目標結合起來,加強目的教育,幫助學生克服意志障礙,形成堅強的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
2、教學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問境,使學生產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積極進取狀態(tài),這樣學生就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一節(jié)內容時,我先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由學生隨意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0),并求出它的根,然后讓學生說出兩根及二次項系數(shù),由我猜學生所出的方程。一個,兩個……學生爭著出題,結果都被我一一說中,學生全部都被吸引注了,臉上掛滿了新奇和欲知的神情,待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再引導他們探求其中奧妙,這當中,學生都積極參與,最終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自卑感強,自我評價偏低。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模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索模式,在學生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的積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在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3)實施分層教學,通過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和作業(yè)分層,策評分層,激勵分層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實施分類推進,因材施教。
3、訓練思維,構建知識,形成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降低起點,減小坡度,避免過高要求,并合理安排進度,對于難點內容,要適當分解,多臺階,小步走,必要時,應適時重復,使學生易于接受,在教學中,還應重視信息反饋情況,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及課件制作來加強直觀教學,并逐步抽象,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把好學生的脈,才能對癥下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幫助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積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