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中國家長學校 2010-03-10 11:11:44
今天從朋友那得到這么精典的教育孩子所要注意的方法,如獲之寶,不妨和您一起學習學習。這十大戒看似簡單,可其中有著很深的學問。況且每個做父母的都有自己的個性,真正戒了,很難,為什么呢?因為往往你會一不小心,動粗了,一不小心,露相了。真正癲癇病 要在孩子日常教育中處處能夠效仿,做好它,不但要學習,而且還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的規范,或許還要有個過程,關鍵是平時注意。我當然也不例外了。
第一戒:不要在孩子身上貼卷標
大人有時常在言行中,會罵小孩“白癡”、“懶的跟豬一樣”、“笨死了”……等等負向的批評話語,這些負向評價的語言一次次的進入孩子的腦海中,久而久之,他會對自己產生負向的自我認知,而這樣的自我認知一旦固化這些卷標就像揮不出去的魔咒,一生一世的牽引著這個我們心愛的孩子。有云:愛他就不要傷害他,我們怎能以此魔咒來牽引我們嘔心泣血想要拉把長大的孩子呢?
第二戒:不要嘮叨不休
有句話說:“你要孩子討厭一件事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對他嘮叨不休。”嘮叨是精神上的疲勞轟炸,任何人都不愿被人念個沒完沒了,最好的方法是改用 癌癥治療其它方式來管教,丟棄嘮叨的舊手段,嘮叨只能把父母的情緒發泄給孩子,讓孩子也感染這些情緒,而他無處發泄,只有發展成一些適應不良的行為了。
第三戒:不要無端懷疑
有時,我們在一件事還未查明之前,就時常一口咬定是我們最愛的孩子干的好事,恐嚇威脅北京整形要他承認,但是經常事后發現我們錯了,然后再以十分愛憐的姿態,想要博得孩子的諒解。而這種無端懷疑的不幸,卻幾乎是每次發生事端時一再上演的戲碼,被懷疑的孩子,他能去相信誰?
第四戒:不要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的孩子就像生長在無菌室里的小孩,一旦走出無菌室,難免疾病連連,我們的哈爾濱婦科寶貝也是一樣,過度保護,使他無法在自然的社會狀態下自我學習成長,有一天,他離開了父母的保護傘,他才發現社會怎么是這樣?怎么跟在父母身邊時不一樣?如此過度的保護,豈有益于我們心愛的寶貝?
第五戒:不要恐嚇賄賂
如果你常說:“你作業再沒寫完,我就把你打死。”有一天他一定會發現,他作業沒寫完,父母不可能真的把他打死;或說:“你趕快把作業寫完,我就給你十元。”有一天,你要他做事時,他可能就開始跟父母談條件。恐嚇只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系,讓他感受不到父母親情之所在;賄賂則會使得孩子變得更功利,只要有利才愿做事。
第六戒:不要讓他(她)背負罪惡感
不適當的責罰,或給孩子在心理上造成罪惡感,孩子將背著沉重的罪惡感走在人生的道路,他怎可能創造美好人生呢?因此,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時,把事實說出來就好,不要因此而批評到其人格,多說一些中性的語言,避免替孩子制造心里的負擔。
第七戒:不要跟孩子斗氣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愛他,為了孩子將來好而拉他拔他,有時,拉之不起,拔之不動,輕則嘔氣,進而斗氣,親子之間迷漫著一股低氣壓,相見不如不見,這真是何苦?孩子有的是時間和精力來與父母斗氣的,穩輸的父母親,還是盡可能以諒解和同情來對待成長中的寶貝吧。
第八戒:不要揠苗助長
時下孩子在父母親“輸人不輸陣”的觀念下,要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也不管孩子的成熟度,一切又要速成,讓一個剛在成長的孩子背負太多成長的重擔,快樂的成長過程變成喘不過氣來的夢魘,揠苗又豈真能助長?不如讓孩子自然的成長吧。成長是需要時間的,父母親最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合的成長環境,而不是替代孩子長大。
第九戒:不要在孩子之間比較
我們對個別差異都能朗朗上口,可是我們又常常要哥哥考一百分,然后以哥哥做榜樣,也要弟弟考一百分。而今而后,每件事都把哥哥和弟弟放在一起比一較,獎優懲劣,非比得兄弟反目不肯罷休,這不是在破壞孩子的感情么?一旦孩子感情起裂痕,傷心的又是誰呢?
第十戒:不奢求、不強制、也永不放棄
對孩子,父母給予合理的期待,而不做太多的奢求,給予適當的導引而不做過分的強制,同時不管情況是如何的糟,對血脈相連的寶貝,無論如何都不能輕言放棄。教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那是父母付出了多少的愛心、耐心,經過多少成長的試煉之后,才能造就一個經國濟世的人才。以上所述,或許可以給為人父母者一些參考、一些省思、一些啟發,如果您用的功夫深,您自然能體驗出許多的妙法妙用,在陪孩子成長的路上,您自是一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