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作者:陳忻 2009-12-04 10:35:13
9、"嗚嗚,媽媽,瓊今天又欺負我了!"--讓孩子通過自衛贏得自尊
自衛使孩子既保護了自己的身體,也保護了自己的心理。當武力制止了對方進一步傷害自己的時候,自衛者就會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勝利,他會感到:我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人,我有我的尊嚴。
10、"不是我干的!"--制止孩子撒謊的幾個技巧
孩子小時候因為是非觀念不清而說謊,他們多數會說出其實是他希望的結果,漸漸長大后,則用說謊來逃避麻煩。
對于父母而言,讓孩子知道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外面,說謊都會陷入更糟糕的麻煩中,這非常重要。
11、"別走!別離開!帶上我!"--改變孩子的依戀心理
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離開后的不安全感,暫時離別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并向他說明你會說到做到。
父母應該時常鼓勵孩子,讓他感到能夠自己獨自一個人玩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12、"你不認錯就永遠別回家!"--在懲罰孩子時也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我們確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讓孩子在受到嚴厲懲罰時,仍能體會到父母的愛。
13、只做"開門人"--有效溝通從消除10種交流障礙開始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嘗試著敞開心扉,卻常常以失望告終,甚至在敞開心扉后卻發現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孩子的心靈大門就會漸漸關閉,直到有一天,他不再來"煩"你了。
<<相關內容
《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目錄
第1章 “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脅嚇不住聰明的孩子 千萬不要低估一個孩子對他正在破壞規則的意識程度。大多數孩子對否認大人權威的事進行了相當的分析:他們事先考慮行為并且權衡了可能發生的后果。詳情<< |
第2章 “我就是不吃!”--如何處理孩子的對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釁的時候不能掌握局勢,他們就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續一生的傷心。詳情<< |
第3章 我哭,我哭,我大哭!──應用“強化定律”矯正孩子的行為 父母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要注意兩件事情:一、你要學會堅持。二、隨時用語言解釋你的行為。從小開始,堅持跟孩子解釋你的行為。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孩子會比較講道理,而且聽得進去道理。 詳情<< |
第4章 “我不要打針,我怕!”--抓住挫折帶來的機會 柏拉圖說過:“對一個孩子最殘酷的待遇,莫過于讓他‘心想事成’。”一些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們覺得孩子太軟弱了,根本無法對付生活中的現實。這種態度逐漸會使孩子形成對自己的錯誤認識,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對付一切。 詳情<< |
第5章 洛克菲勒的家規--獎勵常常比懲罰更有效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獎勵的方法,可能他們把獎勵看成了“溺愛”或者“賄賂”。“獎勵”這種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為一種觀念上的誤解而被大大忽視了。 詳情<< |
第6章 "我很想要那個玩具,可是媽媽不喜歡。"--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你要經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么要責罵他,或者你為什么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并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的是非觀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詳情<< |
第7章 “你還小,讓我來幫你!”--不必要的幫助阻礙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發展 缺乏兒童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愛孩子”或者擔心孩子受到傷害,而推遲了孩子感知世界、開發智力、發展自我的時間進程,錯過了寶貴的發育敏感期。 詳情<< |
第8章 一塊果汁軟糖的誘惑--在等待中學習克制 如果父母被動滿足孩子的每一個要求,那么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奴隸,即使忙得四腳朝天也不會讓孩子得到一半的滿足。我們應該設法讓孩子懂得:誘惑無處不在,欲望隨時產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為中心,因此,必須學會等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詳情<< |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