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2009-11-23 10:40:31
初中生常見問題解析:怎樣使青春期的孩子敞開心扉
觀點一:和藹的態度是親子溝通的先決條件
兒子長成小大人了,但我對他說話時仍免不了家長氣十足,兒子以為自己長大了,經常不服我,兩個人時常發生爭吵,生氣時,我還會責罵他幾句。很長一段時間,我從不知道兒子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兒子有話只告訴他的媽媽,從不告訴我。兒子常常對媽媽說我不考慮他的感受,說的話很傷他的自尊。后來,我在家長學校上課受到了啟發,我想,我在和其他成年人交往時,往往能控制自己,那么,我為什么不以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孩子呢說起來也奇怪,當我平心靜氣地再和兒子談話時,兒子明顯感到我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很感動,我趁機主動向兒子檢討自己的態度不好,以后一定改正。兒子親密地倚靠著我,眼里盈滿了晶瑩的淚水……后來我們很少發生爭執,我的脾氣變得溫和了,而兒子和我的話也多了起來。(13歲男孩父親)
觀點二:尊重,才能使孩子與父母心心相印
我女兒14歲,性格開朗,活潑好動,就是喜歡和我們頂嘴。我可以強迫她安靜,不許頂嘴,但是我想,如果這樣,即使孩子嘴上不說了,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不告訴我們,那就更麻煩。其實,孩子大了,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覺得總把女兒看成不懂事的小孩,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啊!于是,我主動和女兒講些單位里的事,還有家里的一些事,能和她商量的,我都征求她的意見。我想給女兒一個印象:我們已經把她當成一個成年人來看待了。我在語氣上把她當成一個大人對待。女兒明顯感覺到了我們對她的重視,她除了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之外,我們從她的臉上看得出來,她有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自豪的感覺。不知不覺中,女兒也漸漸把她在學校里的事情告訴我們了。最讓我高興的是:有一次,她告訴我有一個男生給她寫了紙條約會她,還問我該怎么辦。要是在以前,她絕對不可能告訴我這么秘密的事。我真的很高興女兒和我們的心貼近了。(14歲女孩母親)
觀點三:包容孩子的缺點,讓愛心感化孩子
我兒子15歲,正處于‘叛逆‘的年齡。剛開始,我總以為這種所謂的‘叛逆言行‘是專門沖著我們的,事實證明并非如此。有一次,他放學回來一言不發,只把門一摔,悶頭扔下書包就開始打游戲。我很不高興,數落他脾氣怎么變得那么暴躁,還沉溺于游戲(其實,平時他不怎么玩游戲的)。后來我才知道,他在學校受大同學欺負了。我感到很吃驚,看來我們平時真是太不關心兒子的內心感受了,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只有回到家里,也只有我們做父母的,才能讓他‘肆無忌憚‘地發泄。這件事提醒了我,作為家長,應該適時地為孩子提供緩解壓力的辦法,以免孩子因壓力過大而導致不良后果。我們覺得,對待孩子應該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不要過多地計較他們的牢騷、怨氣,因為他們很多時候真的不是針對家長的,很可能只是青春在躁動。(15歲男孩母親)
觀點四:教育要一致,效果才能好
我的女兒很可愛,但是她常常自作聰明地和我們耍弄一些小把戲,譬如,我批評她的時候,她就會向她的爸爸告狀。而她的爸爸因為工作忙,和女兒相處的時間少,一有空就會寵她,盡量滿足女兒的要求,甚至是那些不怎么合理的要求,而女兒的缺點他爸爸卻不甚了解;女兒借用她爸爸的力量來反對我,而她的缺點、壞習慣仍得不到改正。我感到了教育的無效。我總結經驗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意見雖沒有必要每件事都協調一致,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意見統一、保持一致,防止孩子鉆空子。在說服了孩子的父親后,我們發現,這樣做不僅對家庭的和睦有好處,而且也可以讓女兒‘無計可施‘,只有老老實實地和我們‘坦誠相待‘了。(14歲女孩母親)
觀點五:好方法才能產生好效果
我的女兒上初中之后越來越任性,我們發現,這既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通病‘,也是溺愛留下的后果。但當我們采取措施補救時,碰到的問題還真不少。一天晚上,女兒說要去同學家過生日,那位同學家很遠,我勸她不要去,明天補給她生日禮物也一樣,但是女兒仍偷偷地去了。當晚我們沒有說她,第二天,我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中向女兒講述了希望她能夠理解家長的種種苦衷和擔憂,也在信中對女兒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安全地成長,并無他意。后來,女兒也沒提這封信的事,只是性格變得乖了不少,偶爾也會用寫信的形式說說她的一些心里話,提一提對家庭和學校的意見、看法等。堅持了一段時間,我們和女兒的心更近了。(14歲女孩父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