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周刊 作者:朱福全 2009-11-19 09:41:55
近日,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聯合組織的八省市家長科學素質調查報告發布,為家長科學教子和有關方面提供了可靠依據。
最希望了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家長對日常養育知識有正確認知,但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征認知度有待提高。
如對6~9歲和10~12歲的孩子在生理發展外部體征(身高、體重、換牙及聲音等)的變化認知度較高,而對(心率、呼吸力量等)的變化認知度較低;80.0%以上的家長對6~9歲孩子心理發展特征有正確認知,但對進入青春期(10~2歲)后孩子心理發展特征的正確認知度在80.0%以下。
部分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營造家庭環境上表現良好,經常鼓勵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指導孩子養成講衛生、按時作息的生活習慣,還經常鼓勵孩子在生活與學習上進步,主動和孩子交流,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
絕大多數家長最希望了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等信息,90.0%以上的家長表示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59.0%經常保持這樣的教育方式。90.0%以上的家長認為對孩子文化知識和安全知識的教育比較重要,而認為網絡知識與性知識的教育重要性較低。
在營造家庭環境方面,67.3%的家長認為“安全、民主、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最重要。
北京家長科學素質指數最高
八省市家長科學素質指數百分制平均得分為64.5分,其中北京家長科學素質指數最高,得70.9分,上海排名第二。
從影響因素看,居住在城市、家庭收入較高、職業為企業管理人員、公司職員、教師與政府工作人員的家長科學素質指數相對較高,且男性略高于女性。20.2%的家長對常見的科學觀點有正確認識,認為科學對社會總體有積極影響的在50.0%以上,對個人生活有積極影響的占比88.2%。
六成以上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科技創新意識和支持青年人才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關鍵。
67.8%的家長認為科學家是對社會貢獻最大的職業,其次是教師和醫生。他們最希望孩子長大后從事醫生職業,其次為科學家與教師。家長與孩子參加科普活動的意識和行為需進一步鼓勵和提升,僅有14.9%的家長經常參加科普活動,12.5%的家長經常帶孩子參加科普活動,從背景看,高學歷、居住在城市的家長表現積極。
希望政府開展家庭教育工作
調查表明,無論是獲取家庭科學教育信息還是科學信息,大眾傳播媒介都是大多數家長期望的途徑。四成以上家長希望政府促進“農村的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和“大力發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如家長學校等)”,近四成家長希望政府“利用媒體深入、廣泛宣傳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和科學方法”,并“將家庭教育納入城鄉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據悉,這項調查覆蓋了全國7個地區的8個省市,分別為山西、北京、遼寧、上海、湖北、廣東、四川、陜西,調查對象是我國6~15歲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家長,包括法定監護人和實際監護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