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葉堅定 2009-11-12 10:12:21
坐在辦公室,想起昨天一個朋友和我說的話題,心里沉甸甸的。她是省第七人民醫院的,她說她們醫院里住著一個浙大的博士后,說是在深圳工作壓力太大了,造成精神分裂的。現在想來,依然很心痛很心痛!
培養一個博士后,且不說父母和國家的投入有多大,作為父母,想也是傾注了很多心血的,尤其是在孩子很聽話,努力學習時,考上博士,攻讀博士后后,父母的心情將是如何的自豪和幸福,可是,現在,孩子竟然因為工作的壓力,而神經分裂,住進精神病醫院,我真的很難想象,作為父母該如何面對?寫道這里,眼淚都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轉,我也是父母呀,這是何等的痛楚!
面對這樣的悲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簡單地一句“教育制度問題”,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是極端不負責任的!
應試教育在現在的中國,或許是既不能避免,也是唯一科學的。畢竟,人口眾多而教育資源有限,何況,人文素質和制度遠沒有達到“道德”,甚至是有“良心”的底線,如果取消了成績這個相對硬的指標,升學制度,更不知道會是一個怎樣的“烏煙瘴氣”!
可是,難道應試教育就一定會造成這樣的悲劇嗎?我想,答案是一定是不一定。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父母的從小教育造成的。因為大多是獨生子女,差不多都是幾位老人和父母一起參與寵愛,造成孩子的生長環境過于順利,有些,是一丁點的委屈都沒有受過,遇到任何委屈,或者困難,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出面搞定,甚至是摔跤、走路碰到凳子、吃飯摔碎了碗都是路、凳子和碗的不對,在孩子的信念里,只要我聽話,好好學習,一切都是別人搞定,和我無關。可是,家里可以做到如此,現實的生活呢?
毫無疑問,現實的生活是公平的,競爭的環境甚至是殘酷的!這就好比,金魚缸的金魚突然流入大海,如何能夠適應驚濤駭浪!可是,孩子又必須要流入大海的呀!于是乎,就有了前不久清華學子的自殺,浙大博士后的精神病!這是何等的慘劇!
身為父母,身為教育者,醒醒吧!
我們究竟想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呢?
毫無疑問,學習成績好也是一個指標,可是成績好,就一定會成功?會幸福?我想,未必吧。可是,我們內心不是很想我們的孩子過的好,過的幸福嗎?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做到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愛孩子,蹲下來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樣,孩子就會有被尊重的感覺,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就會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哪怕是異想天開,也是一種動力。當然,愛迪生沒有異想天開,我們就不會有電燈泡了。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任何理想。要知道,這是孩子的夢想和學習的動力,任何孩子的成功,都是他的興趣驅動的。孩子的未來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支持他們做更多的嘗試,對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人際關系是未來成就的核心資源,需要培養孩子溝通交流能力、自我情緒覺察和管理能力。要更多的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去嘗試。
第四,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挫敗教育。這里說的“一定”,就是一個度,逐步過渡,讓孩子不斷面對挫敗而不逃避,逐步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正像上面說的浙大博士后的案例,他覺得壓力過大,造成了精神分裂,但經過挫敗教育的孩子,有理想的孩子,或許會覺得很充實,很有挑戰。這完全取決于內在的自信與否,以及對問題和人生的正面還是負面的看法為出發點。從小接受挫敗教育,哪怕不喜歡、不舒服,也要孩子去面對,去解決,讓孩子不斷體驗小小的失敗,從失敗中站起來,正視和現實的差距。如果一味地溺愛,所謂的“不傷害”孩子,其實真的是害了孩子。不要做“自私”的父母了!
第五,才是進行嚴謹的基礎知識教育、文化教育等等。當然,語文教育在我看來,是最為主要的。能以口頭及書面形式,清晰、系統的講解和敘述概念、思想、感受、事實,及表達意見,并能在社會和文化環境下,用合適的網方式相互交流,這是作為幸福、成功人士必備的技能。
為了孩子,我們每個星期抽出一天的時間來學習,你愿意嗎?
為了孩子,我們每個月抽出3天,來探討孩子的教育,你能安排嗎?
為了孩子,我們每年給自己預算一萬的學費,你愿意投資嗎?
不要說一切為了孩子,不要說自己忙,你心里很清楚,這只是逃避,只是借口,有多少時候,你真的愛過孩子?你真的關心過孩子的感受?
不要等遇到了問題再解決,就如同我們的身體,不要非等到生病了,住院了,才有時間,才大把大把的花錢,很多時候,時間和金錢都已經換不來我們的健康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