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1 17:22:30
摘要:網癮,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可以說,它是對網絡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絡依戀失控,…… |
白天上網查資料、晚上上網去發帖、半夜依舊在網聊……這是部分學生假期的生活方式。不久前,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在北京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07)》將社會的目光又集中到了網癮問題上。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網癮群體比例為9.72%。
怎樣的性格容易染上網癮?怎樣才能克服網癮?針對報告中體現出的一些特點,記者走訪了專家。
加強人際交往,克服網癮
“網癮,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可以說,它是對網絡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絡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鄒泓認為,青少年由于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不強,因而在他們與網絡的頻繁接觸中,更易沉溺于其中。
一位從事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多年的老師告訴記者,有5種孩子最容易患上“網癮”:第一種,學習失敗的孩子:這種孩子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但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得到“回報”。第二種,學習特別好的學生:不少學習好的學生在升入更好的學校后,無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便對“努力學習”的目的產生了懷疑,于是,一些人開始迷戀網絡,造成這些孩子依賴網絡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第三種,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性格內向、猜忌心強、小心眼,碰到問題時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就沉迷于網絡,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第四種,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孩子: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但在網絡上,會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和虛擬社會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絡。第五種,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網成癮者都有這個問題,他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一接觸電腦就情不自禁,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強。
國外的研究表明,互聯網成癮癥與抑郁水平存在一定關系。美國心理學教授總結了1990年以來40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網絡成癮癥傾向的個體常常是孤獨和抑郁的,他們喜歡獨處、敏感、傾向于抽象思維、警覺、不服從社會規范等。
此外,在此次所有被調查青少年網民中,均存在一定人際關系不和諧的情況。但是,網癮青少年在“家庭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中不和諧的比例均超過20%,比非網癮青少年高近10個百分點。
顯而易見,人際關系處理得好壞是影響著青少年是否形成網癮的重要原因。鄒泓說:“青少年同父母的關系很重要,如果早期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能讓人保持良好的心態,順利地度過青春期,經歷的事情能得到家長及時的引導,不會感到孤獨無助,也就減少了青少年過分依賴網絡的因素。”
增加興趣愛好,控制上網時間
此次報告還指出,網癮青少年更偏重于“玩網絡游戲”,而非網癮青少年則更偏重于借助網絡“獲取信息”以及“學習或工作”。因此,正確引導青少年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網成癮,而對于青少年“玩網絡游戲”的放縱則可能促使其上網成癮。有超過60%的非網癮青少年對“娛樂休閑類”游戲有較高的偏好,而網癮青少年則對“角色扮演類”和“比賽競技類”游戲有較高的偏好。
鄒泓認為,對待這樣的問題一定要“疏”而不要“堵”。方法有很多種,如脫敏方法。當不能徹底阻斷孩子上網時,就采取逐漸縮短上網時間的辦法。逐漸縮短時間會提高有些孩子的抵抗力,并采取一些提示性方法,比如說先設定孩子上網的時間,時間到了,屏幕上就彈出結束的警告,或者說提示鬧鐘等警示物。還有替代法。用現實的方式替代網絡的方式,為孩子尋找一個有效的替代物,轉移他對網絡的專注,這種替代物要具有新異和有趣的特點,孩子具有求新求異的特點,或者從現實中找到一個他感興趣的替代物。
許多專家建議,學校要為網絡成癮癥者提供一個理解的氛圍,讓他們重新找到自我,從心理上徹底斬斷網癮,引導他們回歸正常生活。鄒泓介紹,克服學生依賴網上娛樂首先要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網絡。老師和家長不能把重點只放在對網絡成癮學生的補救性措施上,更重要的是對他們實施免疫性教育。用孩子容易懂的各種方式告訴他網絡成癮的危害,讓他們自己提高免疫力。孩子在上網的時候,除了看到網絡的用處以外還要讓他們知道網絡的危害。
此外,培養青少年多種的興趣愛好對于克服網癮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參加體育活動,多與朋友交流,讓青少年回歸到現實社會中。除了青少年自己的努力外,社會和學校也應該擔負起幫助他們的責任。鄒泓介紹,在這方面香港社區的社區教育做得非常好,有專門的場地,有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有專職人員指導。孩子放寒假的時候,就像送上學似的送到這里,在這里玩,鼓勵他們去關注社會,比如他們找一個社會問題,讓孩子去采訪拍攝,整個的過程全部都是讓孩子來想方設法完成,最后做成紀錄片,非常好。如果我們的社區教育到位,學校教育到位的話,現實生活可以從網絡虛擬世界“搶回”許多孩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