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原創 2009-11-10 14:28:01
摘要:“管教”一詞放在兒童撫養這一背景中,指的是對一個初學者的教育。兒童撫養中,管教的目的不是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管教一個幼兒時,首要的及最主要的就是耐心。在你采取任何行動前,都要確定你已經清楚的知道你的行動真正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要經常花點時間考慮一下你管教的行為和要求后面的目的,這可以在親子關系緊張的時候幫助你保持平靜和泰然,也可以幫助你避免無目的的虐待你的孩子……
青少年情感成長之紀律
兒童早期(0——6歲)
“管教”一詞放在兒童撫養這一背景中,指的是對一個初學者的教育。兒童撫養中,管教的目的不是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管教一個幼兒時,首要的及最主要的就是耐心。在你采取任何行動前,都要確定你已經清楚的知道你的行動真正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要經常花點時間考慮一下你管教的行為和要求后面的目的,這可以在親子關系緊張的時候幫助你保持平靜和泰然,也可以幫助你避免無目的的虐待你的孩子。
1、在用紀律約束孩子的時候,規則應該清晰、一致和可靠;
2、不要靠體罰來管教孩子,體罰孩子只能表明你自己失去了控制,從根本上說,你只是在教孩子:理智不起作用時只能靠暴力。
3、把注意力集中在即將出現的問題上,盡快地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在管教孩子方面存在著一個共同的誤區:每當孩子破壞了某項規則或者制造了某類問題的時候,人們總是埋怨孩子,卻沒有想到埋怨孩子所處的環境。
4、如果合適的話,把“暫停”作為管教孩子的一種技術。
5、如果可能的話,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替代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說“不”。不過你只能提供兩種選擇,否則孩子就會被弄暈。
6、盡量把贊揚和指責、好消息和壞消息放在一起。這里有幾種方法可以給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安慰,但是卻不會妨礙你的管教的目標的實現:
小心不要過分地夸大實際上的損失。
無論何時他的行為不合規矩,都要盡力喚醒孩子心中“較好的自我”,這樣做或者能確保這種不良行為不會再次發生。
提出一些孩子可以參與的令他感到愉快的事情。
7、無論何時,只要你做錯了,就應該道歉。這可以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也是最為有效的。
通過改變發布命令的方式,你就能阻止幼兒出現一些行為上的問題,并且可以改善親子關系的情感氛圍。這里有一些建議:
——確定孩子能聽你的,也確實聽你的。
——下命令的時候不要用疑問句。
——避免把你的命令變成施恩。
——盡可能經常用同樣的語調下命令。
——要避免一次下兩個命令。
——如果可能而且合適的話,命令中應該包含著獎勵。
——要保證你對自己的命令是支持的。
兒童中期(6——13歲)
學齡兒童的生活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大量的批評一般都直接針對他們;二是他們不合規矩的行為的真正動機可能是復雜而且令人困惑的。因此,學齡兒童的父母在決定何時怎樣處理孩子的紀律問題時,特別要區別對待:
把你希望孩子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盡可能具體化。盡管孩子不喜歡聽冗長的描述和解釋,但是他們在控制自己的行為時的確需要遵循具體的形象。
要誠實地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所做的事情可能會碰上的困難和帶來的不快。不要通過美化結果來誘使孩子遵守某一特定的規則或者做某件事。
你的批評針對的應該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
不要讓涉及孩子不合規矩的行為的討論變成了爭論。
對不合規矩的行為要采取適當的懲罰。這種策略不僅能激發學齡兒童對于生活中的邏輯和公正的需求,而且也教會他為某一活動的后果負責。
盡量不要毆打孩子或打孩子的屁股。求助于身體暴力,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在感情失控的時候該做些什么的影響的極壞反面榜樣,它也必然會引起恐懼和憎恨。
盡量讓孩子更積極的反饋,而不是消極的。留心觀察孩子值得贊揚的行為,并且及時給予評價。孩子的自尊得到鞏固和提高,你也有更多的機會贊揚他。
盡可能地和盡量適當地把你自己的訓練方針和孩子經歷的別的訓練方針結合起來。設計一種“折衷的”方針,能夠用一種連續的方式處理你的孩子遇到的紀律方面的問題,無論它們是出現在家中還是學校。
樹立良好的榜樣。要知道學齡兒童對成年人的行為,觀察非常敏銳。
青春期(13——20歲)
青春期意味著“處于從兒童到成年人的轉變過程”。一旦青春期開始,父母就不再能完全憑他們在生理上、社交上和智力上的優勢強迫孩子服從他們的權威,相反,孩子們越來越對爭取贏得以自己的長期的權利和自由為目的的戰爭感興趣。這個時期,青少年需要學習如何控制他們自己,而不是依賴父母對他們施以控制。否則他們在最終離開家庭并且不得不自己開辟人生道路的時候,會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為了用最有積極的指導性而破壞性的阻力又最小的方式管教你年齡處于13——20歲的孩子,那么你就必須:
——努力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只是對他們發號施令。你基本的管教目標是使孩子變得更加自律,畢竟他很快就會脫離你日常供養和管轄的范圍。記住:盡量讓孩子的理性和常識來判斷是非曲直,讓他運用協商的規則與他人交往。確保孩子懂得影響著他生活方式和行為的要求和方針后面的基本道理。
——盡可能接孩子的行為,即使你不贊同。要求你十幾歲的孩子像過去一樣遵守家庭中的規矩和要求,只能導致家中的摩擦和對抗不斷增加。
——對孩子的訓練要堅定而持續。你應該盡量用大致相同的認真態度處理每一次違規行為。
——在管束和反管束的對抗中不要帶人為感情,或者心煩意亂。你要言語謹慎,不要說一些你不想說的話。
——除非絕對需要,避免對孩子實施特殊的懲罰措施。要知道對于十幾歲孩子的懲罰效果和對于學齡前及學齡兒童懲罰的效果不一樣。
——不要讓你的孩子感到難堪或者羞恥。十幾歲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榮譽感。
——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你自己做不到,就無法指望你的孩子能夠遵守規則,表現良好。而且如果你的孩子無法把你尊為榜樣,一般而言就不能期望他能學會如何自律。
——確認什么時候這些問題惡化到你已經無法應付了,并尋找適當的幫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