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中考網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備考 > 中考家長 > 家長必讀 > 正文

中考生家長必看:家庭教育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來源:中考網整合 2009-08-27 09:36:49

中考真題

免費領資料

  中考生家長必看:家庭教育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大紀律:

  關鍵詞:權威VS尊重

  錯誤的認知:我必須所有的事情都是權威的。

  錯誤的行為:因為我是權威,所以孩子必須無條件的信服我的觀點,我讓他做什么無需解釋,“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最好的方法。

  錯誤導致的結果:孩子的抗拒心增強,溝通難度升高,自尊心低落。

  結論:其實無論是大人還有小孩都希望自己被接納。

  正確的認知:在尊重的前提下,做孩子的道德評判、生活教練、人生導師。其實任何孩子都有有別于他人的長處,就看你如何去鼓勵他發揮長處而往正確的軌道上去發展。

  正確的行為:本著互相接納、互相尊重的原則引導對方共同探討自己的觀點,以開放式的溝通去讓孩子自己感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正確導致的結果:親子溝通和諧,具備走進孩子心靈的綠卡。

  舉一個例子,選擇題:你更愿意面對一個怎么樣的領導呢?

  A擁有經驗,可以建議你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員工意見及建議尊重并重視+尊重每個員工的個人發展和思想。

  B擁有經驗,有些事允許你做、有些事堅決不允許你去做+從不采納或很少采納員工的意見+不允許員工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和思想。

  廣大家長肯定會選擇A,為什么呢?因為“寬松的環境、有安全感的權威引導、自己本人和觀點充分被接納”是我們選擇領導的前提。

  不要試圖認為孩子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這樣只會讓自己與孩子的親子溝通產生隔閡。同樣,如果你能夠像A那樣對待自己的(員工)孩子,孩子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講一則故事:

  西安的案例,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小晴是從小人見人夸的“聽話的好孩子”,學習始終在高中以前名列前茅,人長得又漂亮,鄰居人見人夸。媽媽讓好好學習,小晴就“雙百”;媽媽讓小晴天冷多穿衣,小輕便按照媽媽給拿出的衣服老老實實的穿上,那怕中午天氣再熱,也不會自己擅自脫下一件。小晴媽媽給小晴說:“只要把學習搞好,什么都不用你管”,小晴聽話,襪子都是媽媽每天遞到床邊才肯起床。高中開始住校了,小晴的媽媽陪小晴在學校邊上租了一個房子,陪讀。小晴還是很聽話,媽媽撈到了十幾年“一定考大學”,小晴記在心里。高考結束了,被一所重點本科院校錄取。小晴終于完成了“一定考大學”的任務。之后來到大學,發現一切不一樣了,這是一個社會,需要人與人的溝通和接納。自己沒有洗過衣服、洗過襪子、自己沒有收拾過書包、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去給學生證注冊,于是想家、想媽媽的照顧。有時候還想,我完成了媽媽多年的夢想“一定考大學”,總該有點自己的思想了吧?不懂得謙讓與溝通的小晴還經常和同學發生摩擦,突然沒有目標感的小晴迷失了自己。最后,輟學回家,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待業青年。

  還有一個山東的案例,小洋,他的爸爸就是那種信奉自己就是權威,而且必須是棍棒下才能出孝子的人。小洋很聰明,幼兒園基礎還可以,小學已開始學習很好。后來老師給小洋爸爸說,你兒子功課不錯,就是字像“狗爬的”。于是小洋的爸爸開始了給孩子買各種字帖,但是小洋想,學習好就行,憑啥字還必須好。于是消極應對。結果爸爸很快失去了耐心,開始經常打孩子,認為獨生子女是自己的全部,不打以后還了得。越打,小洋越抵觸。于是有一天,小洋在被爸爸訓斥的時候說出了“我肯定不是你們親生的”之類話語。結果被爸爸打掉了兩顆牙齒。小洋逐漸的厭倦了這個讓他挨打、變得可憐的學校,逃學。逃學被發現后,小洋的爸爸還是打,打得越來越厲害。小洋的爸爸媽媽的夫妻感情也出現問題了,經常因為孩子管教不好而互相推卸責任。最終在小洋初中那年離婚了。失落的爸爸更加經常性的打小洋。于是小洋在家里得不到接納,混到了社會上。認識了后來的幾個社會上的朋友,終于在所謂“大哥”的誤導下,把刀子捅向了一位夜晚回家的女青年。在看守所里,小洋仍堅信,自己的“大哥”對待自己要比自己的爸爸更好。

  廣大的學員朋友,你們都看到了嗎?同樣的孩子,只是因為我們的一些認知偏差,便導致了那么可怕的后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同樣,埋下抵抗的種子,后果也將不言自明。

  第二大紀律:

  關鍵詞:言教VS身教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榜樣是最好的激勵。父母因為很多緣故,自然而然的變成為了孩子模仿的對象。很多家長都習慣了用說教的形式來教育子女,“我能害你嗎?按我說的做就沒錯,別學我,我是大人”。

  我們聯想到了中國內戰時的一段細節。國民黨軍隊常說的一句話是“都給我沖,不沖的軍法處置,別在我后邊,我是長官”,結果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而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在沖鋒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弟兄們,都跟我沖”。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找到中國內戰最終以我方勝利為結果的原因了嗎?如果你是士兵,你希望站在那個陣營呢?

  孩子也同樣什么都明白,“與其你總讓我去做,可是你為什么不做呢”。這是孩子的內心真實寫照。

  一則真實的故事。宋濤是某大學教授,而李大中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公司老總。宋濤的孩子很快樂,和李大中的孩子在一個班。宋濤的孩子在班里學習很好,而且人緣也不錯,尤其口才,簡直可以用出口成章來形容這個十歲的小孩子。李大中就約宋濤在宋家會面,想要看看到底宋濤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后來宋濤說:“我的孩子就是能看書,其實我真沒下什么功夫管過這孩子”。于是李大中就讓秘書記下了宋濤孩子都讀得是什么書,然后就安排公司的人去買了很多很多的書,全是按照宋濤的標準買的。回到家,也模仿宋濤的口吻給兒子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最有營養的綠色食品,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然后不讓孩子每天踢足球了,就是看書看書看書再看書,結果發現在強迫孩子看書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孩子學習反而不行了,而且居然偷偷學會了用收音機在臥室里收聽英超聯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來才發現,李大中和宋濤最大的區別在于“給我沖”和“跟我沖”,李大中回家就和自己的朋友們談論生意打麻將,那么孩子呢?環境在哪里?。從這個故事里我們感悟到的是什么呢?“沒有適當的環境,卻要求孩子有那樣的特質,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第三大紀律:

  關鍵詞:說教VS引導

  其實家長最困惑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溝通”。很多家長不懂得情緒控制,經常會把溝通就理解成“說教”,尤其是當問題發生的時候。其實當人面對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發生兩種情況:發泄,壓抑。

  我們舉一個例子,家長常扮演的角色。當然,這些角色都是反面的:

  背景:小明媽媽看到小明臉上有兩道被抓傷了痕跡,事先小明的成績已經連續三次考試連跌7、8名了。

  第一種職業:漢奸。

  小明我告訴你,我都說你多少次了,你屢教不改,我不打你,我讓你爸回來打你。

  你犯過的事我沒和你算,我都攢著呢,等出大事和你一起算。

  第二種職業:警察。

  我說過,你不準哭,你要是再哭,我可要懲罰你了,我的政策你是知道的。

  今后不允許你再惹事,否則小心我把你皮,和你的血。

  第三種職業:假冒偽劣導師。

  你已經很大了,你應該懂事了。

  中學生了,不能再讓媽媽操心了。

  你應該為你的行為去反省。

  你真的感到你很懂事嘛?

  第四種職業:事后神仙

  我就知道你不是省油的燈。

  怎么樣,學習成績出問題了吧。早就料到了。

  第五種職業:法官

  學習成績不好一定是好惹事導致的。

  媽媽什么時候騙過你,就知道打假,百害無一利。

  一定是你先動手的。

  我不相信你了,你曾經總是欺騙我。

  第六種職業:虛假的安慰者

  沒事兒子。

  天塌了有你爸呢,誰也不敢欺負你。

  其實殊不知,這些角色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不可逾越的傷痕。其實父母要說話以前,真的需要學會怎么聽孩子去說話,然后再能站在對方的觀點上來引導對方。

  有下面的一段故事,張雪與羅華是同班同學,兩個孩子幾乎在春天同時感冒了,因為他們是同桌。張雪稍微厲害一點,羅華略微輕一些。他們在周一的早晨都不太想去上學了,于是發生了這樣的一則對話:

  張雪在即將出門時對媽說:媽媽,我今天頭疼的可真厲害,好像還發燒。

  媽媽顯然聽出了弦外之音:你頭痛的很厲害,是嗎?

  張雪:是的,特別特別的難受。

  媽媽:哦,你是不是感覺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會好些呢?

  張雪:是的。這樣會好些。

  媽媽:你感覺你真的不能堅持了嗎?

  張雪:不能了,太難受了。

  媽媽:好吧,你在家里休息一天,但是你感覺情況稍微好些的時候,就趕快的返回學校吧。在家里你看看能不能做些事情,比如看看書什么的?當然,這是在你自己認為身體能堅持的前提下,

  張雪:好的,媽媽。我認為在家里看看書還是沒問題的,我上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去上學。

  羅華在即將出門前對媽媽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頭疼。

  媽媽同樣也聽出了弦外之音:必須去上學,不上學怎么行?

  羅華:可是媽媽,我真的很難受。

  媽媽:媽媽生病了還堅持上班呢?你為什么不能堅持,你必須去!你這樣下去,學習肯定會受很大影響!

  羅華:我真的很難堅持,就一上午可以嗎?

  媽媽:你是不是沒寫完作業?

  羅華:沒有。

  媽媽:好,就算是媽媽給你批這半天假,你也得在家里給我好好的讀書,要不功課落下了你可擔當不起!

  羅華:哦。

  媽媽:我決定近期就去學校校訪,看看你小子到底有什么鬼,一點病就不去上學。

  羅華:哦。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看到了嗎?即使是同一樣的事件,不同的認知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第一大注意:

  關鍵詞:訓斥VS鼓勵

  家長朋友,如果讓你選擇你的領導,你愿意選擇A\B呢?

  A經常會訓斥你、批評你,但是自己也確實以身作則了!

  B經常會鼓勵你,遇到問題即使是你的錯誤,也會充分的鼓勵你并一同去解決。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肯定是喜歡在那個喜歡鼓勵你的領導下去工作對嗎?既然你們都知道需要鼓勵,那么孩子呢?孩子當然也需要鼓勵了。

  我們再做一道選擇題。你更愿意和誰講出你心中對育子的苦悶?A還是B?

  A經常訓斥你,對你羅列出你很多在親子教育中失敗的地方!

  B經常鼓勵你,告訴你,其實你很愛孩子,就是方法不得當。愿意踏實傾聽你的傾訴的人?

  我想,廣大的家長朋友還是會選擇B。既然大家都愿意和鼓勵自己的人說心里話,那么孩子呢?孩子也是一樣。

  我們講一則故事:

  李偉和黃立是兩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一個單位的,都面臨著從北京調到南方去工作,于是經過他們的商量,孩子們同意了跟隨爸爸媽媽去南方,他們都轉學到了南方的一所重點實驗中學。

  李偉和黃立因為學習進度和當地的孩子不銜接,所以學習很吃力,期中考試分別是班里的23名和30名。

  李偉的爸爸得知孩子考試成績后,對李偉說:你簡直就是廢物一個,都是一樣的孩子,你吃的穿的都不比別人差,你怎么就靠這個爛成績呢?

  李偉說:我確實是因為自己進度跟不上,才失手的。

  李偉爸爸:這都不是理由,人家那么多孩子都是轉學來的,人家都沒有考砸,怎么就你砸,我看不揍你是不行了。你不會的題不會請教老師,請教同學嗎?

  李偉:都不熟!

  李偉爸爸:我看你就是廢物一個,沒什么大出息,連和人說個話都不會。行了,你后我看你也就是能做個民工了。

  黃立也會到家里,告訴了爸爸自己的成績:爸爸,這次考砸了,在班里能倒著數了。

  黃立爸爸:是嗎兒子,你認為什么原因讓你考這么差呢?咱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黃立:主要是因為進度不一樣,還有就是老師出題的風格我還無法適應。

  黃立爸爸:你感覺和你與同學們不熟悉,不愿意請教有關系嗎?

  黃立:對了,有很大的關系呢?

  黃立爸爸:沒關系兒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們距離中考還早著呢,慢慢來。剛來到這個環境,能這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已經很佩服你了。

  黃立:爸爸,別說了,沒考好,終歸還是我的責任,我今后一定努力。

  黃立爸爸:兒子,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夠超越自己,爸爸來到新單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努力吧。

  黃立:好,一起努力。

  廣大的家長朋友,從這則故事里,你們能悟道什么了嗎?

  第二大注意:

  關鍵詞:批評VS贊美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潤滑劑是什么?感情。而批評總是能夠把好不容易積攢起的感情吞噬,即使出發點是好的。而正確的贊美卻能夠成為感情的添加劑。同樣的事情,即使我們目標是一樣的,我們正確地合理的運用了贊美,往往也能事半功倍。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從下面的這三道數學題里,你們看到了什么?

  1+1=22+2=44+4=16

  一定是先發現了里面有一道數學題是錯誤的,對嗎?這說明每個人總是會先關注錯誤。家長也是一樣,總善于在孩子發生錯誤的時候去找孩子溝通,而往往運用的所謂“靈丹妙藥”就是批評。

  家長朋友,如果下面是你的領導日常的行為,你更喜歡哪種行為呢?

  A領導總是能夠聚焦你的劣勢,比如你上班期間經常會接到關于家里事情的電話,然后就開始批評你,有時候甚至指責,全然看不到你的工作成果或很少看到。

  B領導總能夠發現你與眾不同的優秀特質,比如你總是能夠提出工作上不符合流程,但是很有時實效的建議,然后鼓勵表揚贊美你。

  家長朋友,你喜歡領導哪種行為更多一點呢?肯定是B。為什么?批評是破壞性的,正確的贊美則是建設性的。

  有一則故事,分別是批評、虛假贊美、贊美。

  批評。曾經引導力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碰到過這樣的一則案例。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曾經對數學特別的感興趣,小學一直數學相當的好。所以我就沒有怎么管過他的數學成績。到了初中開始,他的成績開始受到更多同學的沖擊,我一看不行了,就開始加了把勁,只要他作業錯一道題,我就批評他,從來不會放縱他驕傲的態度。這位媽媽說,她看了很多家教的書,所以從不打孩子。可孩子為什么就從初中開始不喜歡學習了呢?其實引導力認為,孩子缺乏興趣恰恰是因為這位媽媽的批評導致的。為什么?因為每當做錯一道題,就會招來批評,就像你小時候用勺子喂孩子吃藥一樣,如果勺子伸過來有可能是糖水也有可能是藥的話,孩子索性不吃好了。學習也是,當興趣被批評和懲罰力壓的話,誰還喜歡冒著風險去完成自己的興趣呢?

  虛假贊美。小瀾學習一般化,其實主要是因為沒有興趣,可是小瀾就是喜歡手工。于是她的媽媽根據引導力的書籍,開始對孩子使用“贊美攻勢”,結果孩子不僅沒有被喚醒學習的興趣,反而對媽媽的話從此再也不信任了。媽媽是這樣說的:“小瀾啊,別再玩手工了,那東西長大了連工作都找不到,你還是好好學習吧,你比任何的孩子都聰明”。引導力認為,這位媽媽說的話是典型的“正確的廢話+虛假的贊美”,孩子是有辨別能力的,這話當然沒有用了。

  贊美。曾經的一個小孩子學習很不好,每門功課都在學校里是倒數第二,而且倒數第一是一個弱智兒童。這個孩子唯一的優點就是喜歡足球,于是老師安排每天寫日記,這孩子就是把日記里寫上足球評論。老師和這個孩子的爸爸都打擊孩子,說些這個什么用都沒有。后來這個孩子的媽媽下決心自費供孩子上大學,孩子受家庭影響,準備醫學。結果孩子媽媽給了孩子一句鼓勵,“其實你應該學新聞,因為你的文筆和口才很好”,結果這個孩子因為這句鼓勵,就開始在學校里做兼職的足球評論員,起初稿件經常被拒絕,但是媽媽話讓這個孩子有很強的動力,時刻在想“我絕對比別人強,我媽媽說的。”于是不斷的改進、不斷的補充,這個孩子的稿件終于開始被各個媒體接納了,于是這個孩子開始轉讀新聞學,現在是新聞學的博士在讀生,而且現在在他所屬的科研圈子里已經小有名氣。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發現什么了嗎?贊美永遠都比批評有效,贊美不在數量多少,而是看看是否贊美到了點上,真正有效的贊美,哪怕只有一句,便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第三大注意:

  關鍵詞:關閉VS開放

  溝通是從傾聽開始的,首先要讓對方知道你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溝通還要注意“關閉”與“開放”的區別。想讓對方開放的和你溝通,你自己首先要開放。“開放”永遠比“關閉”要積極。舉一個例子:

  雞蛋如果是讓小雞自己開放的話,那么出來的是一只小雞。

  如果我們一定要生硬的讓雞從里面出來,而不是讓雞自己開放的話,那么錘敲后,出來的是一只雞的尸體。

  選擇題,如下的領導,你更喜歡在誰的手下做事:

  面對一項工程,你和領導有不同的觀點。

  A領導不愿意感受,不愿意了解,否定了你表達自己感受和建議的權利。

  B領導愿意接受自己員工所說的,表示他承認員工有表達自己感受和建議的權利,并談成了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權利,雙方討論。

  我想,作為員工,你更喜歡B,對嗎?

  說明什么了?同樣是溝通“關閉”與“開放”有著天壤之別。

  講一則故事,故事里孩子的媽媽是否運用了正確的開放式回答,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小雅前一天放學前聽說今天要到預防針,于是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對媽媽表示,自己今天不想去上學了。

  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說:你今天為什么不想去上學呢?可以告訴媽媽嗎?

  小雅:反正就是不想去了,想在家里休息一天,我討厭學校。

  媽媽:是什么原因讓你討厭學校呢?是作業沒有完成還是和小朋友鬧別扭了?告訴媽媽,媽媽一定能夠有辦法幫你解決。

  小雅:其實也沒有啦,作業一直完成了,也沒和小朋友打架。

  媽媽:那你還會有什么問題讓你不愿意上學呢?

  小雅:其實也沒什么,如果我告訴你,你真的不會責備我并且幫助我嗎?

  媽媽:是的,媽媽一定是你堅強的后盾。

  小雅:其實就是今天打預防針,我怕打針,我不想去。

  媽媽:哦,是這樣呀。還記得那年你感冒,咱們在醫院里住院嗎?每天都要打針,多痛苦呀。其實預防針就是來預防這些事情的。

  小雅:記得。但是,總不能老輪到我的感冒吧。

  媽媽:你們辦多少同學都感冒了呢?平均五個孩子就會有一個,對吧。所以你來選擇,是現在預防,還是期望自己變成那五個孩子里的其中一個呢?媽媽的觀點是預防總比得病好。你的觀點呢?

  小雅:那好吧,我去。

  不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說:小雅,你一直是好孩子,怎么今天說不去就不去了,你到底怎么了?

  小雅:就是不想去。

  媽媽:不上學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必須要去,否則媽媽會生氣的。

  小雅:我真的不想去,我就是討厭學校。

  媽媽:我告訴你,上學是為你好,你別以為是為你媽媽學的。你肯定是和同學打架了或者是作業沒完成。我今天就送你去,到底問問老師你出了什么事。

  小雅:媽媽,別去學校了,我告訴你還不行嗎?我不想打預防針。

  媽媽:打針不疼,別怕。快去,不去我就生氣了。

  于是,小雅在媽媽的強迫下去了。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發現什么了嗎?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善于引導孩子,而孩子也可以在引導中悟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只會用封閉式的口氣再指揮孩子,絲毫沒有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空間,典型的“騙子(說打針不同)+法西斯(集權管理,沒有溝通)”。你們想做哪個家長?

  第四大注意:

  關鍵詞:消極VS積極(導向問題)

  凡事肯定是辯證的,一分為二的。即消極的一面和積極的一面。科學認為,同樣的事件,消極的導向與積極的導向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下面是一道選擇題,你認為誰更能夠很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家培訓公司遇到了研發人員的毀約,科研項目面臨著癱瘓的危險。

  A這可怎么辦,研發人員不干了,咱們這個項目可就全完了,工期不能如期完工,這事可就麻煩大了。

  B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研發人員毀約)居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凡是必有其因果,一定對我有幫助,我又得到了一次成長的機會。問題一定有我的責任,我必須積極地去改正。

  同樣的困難,不同的導向給了這個團隊不同的力量。

  孩子也是一樣,就看我們給他什么樣的導向了。

  講一則故事:

  小翔和小航是同班同學,他們其中考試成績都很一般,班級排名小翔35、小航38,距離中考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了。

  家長會結束后,這兩個孩子的媽媽給孩子各自產生了這么兩種導向。

  小翔的媽媽說:兒子,你能不能爭點氣,距離中考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就你這個成績,別說重點高中了,就是普通高中都沒戲,你天天還就知道玩,玩咋那么好啊,你啥時候能懂事啊。你想把媽媽氣死啊,告訴你,你要是考不上重點高中,我就不要你了。

  小翔得到的信息是:1、我不爭氣,媽媽否定我了。2、只有一年半了,我沒戲了。3、既然沒戲了,就玩吧。4、我根本沒想氣死你,你卻拿這些事情來威脅我。5、我今后有了孩子絕對不讓他上高中。

  小航的媽媽則給了小航積極地導向:兒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媽媽始終相信你還可以有提升,現在距離中考還有一年半,我們平均每個月為自己提升一名,我們就可以殺到20名,如果我們再加把勁,我相信你能夠達到這個目的!

  小航得到的信息是:1、媽媽在鼓勵我。2、勝敗乃兵家常事。3、媽媽還相信我,媽媽把壓力留給自己。4、每月追趕一名似乎并不難。5、考高中的主動權還在我的手里。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看到了嗎?同樣的事件,不同的導向給了每個人不同的力量。

  第五大注意:

  關鍵詞:和別人比VS和自己比

  人最大的敵人是誰,使自己。戰勝自己,才是永恒。

  我們經常在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時候,我們會怎么說孩子呢?其中慣用的伎倆可能就有如下兩條:

  A你怎么不和好孩子比,專門和那些落后生去比呢!

  B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新,門門功課都是第一名。

  你們認為誰對啊?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是B。但是很遺憾的告訴你們,這兩條都不對。你們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就是但凡這本書里的題目,肯定是有一個正確的,其實你們大人也會粗心,不是嗎?

  面對錯誤,我們改掉就好了,超越自己才是最好的競賽。

  如果你對你太太說:你看我們辦公室的小楊多好啊,穿衣得體、說話客氣、多有女人味,你怎么就不能和人家比比,你看看你,現在就是一個黃臉婆。

  你太太會怎么想?天呢,你是不是嫌棄我了。

  如果你對你老公說:你看看我們單位的老劉,工作多賣力,賺錢又多,而且對老婆孩子那么好,你再看看你,什么德行,不務正業、吊兒郎當。

  你老公會怎么想?天呢,你嫁他算了。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知道你不能和你的愛人說這樣的話,可為什么卻總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呢?難道就是因為孩子小,無從反抗嗎?

  講一則故事:

  這是一個我們接觸過的這事的對話案例。

  媽媽:小葉,起床了,快點。不起床我可收拾你(命令的口吻)。

  小葉:知道了,唉。(無奈)。

  媽媽:人家隔壁小陽都已經上學走了。(和人家比)

  小葉:知道了,小陽天天去那么早,學習一樣不如我。(已經不耐煩了)

  媽媽:你學習怎么不和一個好學生比,專和他比,你怎么我和小馬比(看看這家長,簡直就是奴隸主,起床和小陽比,學習又和另外一個人比,你以為你的孩子是圣人嗎?)

  小葉:行了行了,那個小馬一個好朋友都沒有,就知道學習。(疲于應付)

  媽媽:有沒有朋友是現在你關心的問題嗎?你的任務就是學習,明白嗎?(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了別人)

  小葉:我知道了,行了吧。別那么嘮叨行嗎?

  媽媽:你看看你的同學,誰說他媽媽嘮叨啊?媽媽天天這么早起來伺候你,你看看你那德性,我怎么攤上你這么個孩子。(言談間小葉已經感受到了媽媽的嫌棄)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么幾個問題:1、小葉沒有自己發表觀點的舞臺2、小葉的媽媽想讓小葉明白,學習好才是好孩子,任務只有學習,沒有別的。3、小葉認為媽媽嫌棄她了。4、小葉已經對媽媽的話一定都不愿意接受了。5、小葉最起碼討厭了小馬和小陽。6、媽媽的價值觀強加,讓小葉慢慢的喪失了自己的生活樂趣以及正常的屬于自己的價值觀。

  第六大注意:

  關鍵詞:大家的責任VS我的責任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看大家怎么回答。

  下雨了,你上班忘記帶傘,你要付多少責任?答:百分之一百。

  你和你太太下班回家,都忘記帶鑰匙,你付多少責任?答:百分之五十。

  你們項目組十個人,大家忙于過年,把項目給做砸了,你付多少責任?答:十分之一。

  學校、社會、家長、孩子、智力。你的孩子學習不好,你付多少責任?答:五分之一。

  我想告訴你們,以上的答案除了第一個是正確的以外,其它全是錯誤的。為什么?因為中國人最大的弊病就是責任共擔,毛主席都在“十年動亂三七分”的問題上推卸自己的責任,可見這種弊病在中國有多么的可怕!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上述幾個問題的答案改成“責任在我”,那么我們忘帶傘、忘記帶鑰匙、項目流產、孩子教育出問題等問題出現的概率不就降低很多了嗎?

  中國的孩子現在普遍沒有責任感。講一則故事:

  在一所大學里。中國學生的宿舍和日本學生的宿舍是鄰居,中國學生的宿舍廁所和日本學生宿舍的廁所幾乎都堵上了。

  中國學生做事的流程是這樣的:1、查找堵廁所的真兇,并且讓他出面親自打掃干凈。2、找不到兇手的話,則由宿舍長出面收舍費,然后一起買工具處理問題。

  日本學生的流程很簡單:1、第一個發現的學生買來工具。2、悄悄的打掃,打擾的不要,然后處理完畢。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你們發現什么了嗎?

  中國的學生——偉大的民族復興,我必須承擔十四億分之一的責任。

  日本的學生——大和民族的復興,我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中國PK日本如果當這批孩子成為我們社會建設主流的時候,我們還有戰勝對手的機會嗎?斬釘截鐵的回答:沒有。

  但是,家長會說,孩子沒有責任感又不是我的錯。

  我再講一則故事,你們看看是不是你們的錯!

  幼兒園有一個海洋球的大池子,孩子們都喜歡在里面玩。上午九點的時候,海洋球池完成了使命了,因為孩子們要去畫畫了,于是小朋友們各自去海洋球池邊把球撿回去,大家在比誰揀得多、誰揀得快。下午放學了,孩子們在池子里等待著父母來接孩子。于是一個孩子就開始不斷的方池子里撿球,結果他的媽媽說:“揀什么揀,你真傻,別人不揀憑什么你揀”。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找到根兒了嗎?

  我們必須學會責任回歸。家長、學校、社會、孩子,多需要勇敢的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責任在我!不要再推卸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

玖玖资源站在线免费观看,免费在线精品专区,欧美日韩呦女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性视频在线播放黑人
中文字幕激情久久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日本A级作爱片网页 | 亚洲图揄拍自拍另类图片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