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5-07 10:52:33
又一年中考即將到來,在考試分數這根“指揮棒”下,作為素質教育“碩果僅存”的中考體育,再次擺在了全國中學生面前--50分的分值顯然棄之可惜,初三學年,“魔鬼訓練”成為學校、家長為短時提高學生體育成績的例行手段,臨陣磨槍甚至可能給正處于發育期的孩子帶來身體上的損害。
因為存在明顯弊端,一些省、市、區曾嘗試取消將體育計入中考總分,但統計數據卻顯示,不考體育,學生的體質指數普遍下降。
繞了一圈之后,中考體育再次回到原地。然而,用應試教育的一套辦法來對待體育鍛煉,效果也許適得其反。
臨陣磨槍,“素質”鍛煉傷害身體“素質”
“早上到校,先是五個來回的蛙跳,每個來回100米。上午的課間操全部改為繞圈跑,晚自習前跑,晚自習后也要跑。還要練習立定跳遠,老師監督,達到所謂優秀線之后才準我們回家。”河南鄭州某中學初三學生小張說。
這種被同學稱為“魔鬼式”的訓練法,是學校針對該省今年4月的體育中考制定的。“魔鬼式訓練”的時間放在體育中考前兩個多月,特點是“三高”:體育課“高密度”、運動時間“超長度”、訓練方式“高強度”。
沒有“指揮棒”,體育課成為一紙空文
用應付應試教育的方法來應對中考體育,本意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中考體育課,反而成為了造成學生身體傷害的一把利刃。不斷有專家提出,體育考試這樣搞,還不如直接取消。
在現有中考制度下,與其違背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考前“抱佛腳”搞突擊訓練,還不如認真地把日常的體育課開展好,讓學生“動起來”,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和健康意識。
“平時愛運動的學生,中考體育的成績都不會低。”屈金龍說,學生只有在學習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時,學習的效率才高。現在學生都很有“個性”,教學如果只是“教師管教,學生管練”,約束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壓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
他建議,體育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性別、興趣、愛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差異,多采用一些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運動、交流、挑戰的快樂。
全國優秀教師、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的郭君認為,體育教學不僅要“健身”,更要“健心”。體育課的終極目的是增強體質、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我鍛煉和調節的意識,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體驗到這一點,而不是自私地認為這只是獲得高分或追求名利的工具。
但是,要通過體育課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談何容易。蒲勇稱,體育課的設置本身也是一種“應試”的選擇。中考體育一共有12個項目,這12個項目要在初三第一學期40個課時中全部教授完,能教會學生基本要領就已不錯,引導學生培養興趣自主鍛煉則只能靠學生自己。
教育心理學家周正說,要想改變素質教育應試解決的現狀,首先要改變的是社會和家長的價值觀。以考分為衡量標準的價值觀一天不改變,這種情況就會一直持續。
繞了數年,繞了多“圈”的中考體育問題,再一次繞回原地,尷尬的困境怎么解決?所有的建議仍缺乏可操作性。面對苦苦應考的中學生,體育課的素質教育,正再一次成為他們苦不堪言的“重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