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晚報 作者:李娟 2007-04-11 09:24:30
時下,距離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參加升學備考的孩子進入了緊張的復習應考階段。面臨升學考試,不僅考生緊張,其身后殷切期望的家長們更緊張,心理焦慮也表現得更嚴重。家長的焦慮無形中又給考生增加了壓力。
初三學生小玲顯得一臉無奈:“說心里話,考學對我來說并不可怕,最怕的是爸媽無休止的嘮叨,天天都是‘現在是關鍵的關鍵時刻,要拿出百米沖刺的勁頭,要抓緊分分秒秒’……”某高中的高三學生展雁更是“有苦難言”:“這段日子以來,我幾乎成了家里的珍稀動物。晚上爸媽一會兒端來麥片、牛奶,一會兒送來水果、含參片……我都被他們關心得喘不過氣來了!”教育心理專家指出,全家皆兵的嚴肅氣氛,異常緊張的父母,會給備考的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
過分保護型
表現:
家有考生,全家人眾星捧月般圍著孩子轉,甚至有些父母早早就請假在家,專門照顧孩子。其實這么做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準備應考,其副作用是影響孩子安心復習及在考場上的正常發揮。
解析: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有準備升學考試的孩子,父母心里那根弦往往繃得比考生還要緊。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可以說一半來自考試,另一半則來自父母的緊張情緒。從孩子們的心理感受方面看,父母的關心未必都能起到積極作用,曉華的苦惱就是個典型。在家里,爸媽對她像公主一樣,什么事情都不讓她做,要她一心復習。家里的氣氛也怪怪的,父母對她總是小心翼翼的。吃飯時媽媽對她叨念要吃什么什么保持營養,飯前飯后乃至夜里還要補充什么什么營養素。曉華感到了很大的壓力:“我真想不出來,要是我沒有考好,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和為我所做的努力,我該怎么辦?”無疑,家庭的“特殊化”帶給孩子的不是方便與動力,而是更大的壓力。
建議:
“家長助考要把握好度,主要應幫助孩子調整好生物鐘,生活、學習盡量有規律。家長即便關心,也要放在心里,表面上要盡量做得平常些,不要制造緊張空氣。家長可以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看不進書時別逼她學。如果一個人在屋里關得久了,可以叫孩子出來看會兒電視,比如看些娛樂或新聞節目。
過分期待型
表現: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總想著讓孩子成為狀元、進名牌高校,超過孩子的實際水平。這實際是一種負面暗示,讓孩子覺得考不上名校就是無能,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解析:
考生家長要正視現實。孩子參加中考、高考,家長對此大考的高度重視可以理解,但如果將這種重視遷移到過高提升考試期望就是一種誤區了。過高的期望會使家長自身心態失衡,也給孩子施加了不當壓力。家長的高分要求可能會使孩子望而生畏,而如果家長此時對孩子的學習施壓,可能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如果考前的弦繃得過緊,考試時一旦出現閃失,考后孩子就會難以承受。
因此,家長應保持正常的期望心態,接受孩子的現實狀況、現有能力,合理施教。其實,如果換個角度考慮,在終身教育的社會中,終身成才的機會有很多,絕非一場考試定終生。如果家長能以自己的高屋見瓴和寬廣胸懷影響孩子,孩子可能會以立長志、勤發奮作為回報。
建議: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高考,其實就是一場考試,只要積極準備,走好復習的每一天,然后在考試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做好自己會做的題,這就夠了。只要你努力了,無論是什么樣的結果,我們都會滿意的。”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會讓孩子感動,他有任何方面的問題,才會主動和父母交談。而父母也主動和他交換學習生活中的看法,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慮,分享他的快樂,也分擔他的煩憂。
過多干預型
表現:
相當多的家長認為,到了考前幾個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復習功課,給孩子諸多限制,不準做這、不準做那,取消了娛樂,取消了鍛煉,甚至連電視新聞都不許看。有些家長甚至給孩子找來了一堆偏題、怪題,讓孩子做“百米沖刺”。其實,這樣做既無助于提高復習效率和質量,更容易使腦子疲勞、思維僵硬。
解析:
考前孩子在家中的復習,是對學校復習的調整性、補充性學習。對這種學習,孩子的心理應該是放松的,應根據身體狀況、學習心態、知識優劣的自我感受程度自主安排。如果孩子此時倍感疲倦,休息便是其第一需要;如果孩子延續著學習欲望,抓緊復習就是自覺的行為;如果孩子清楚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就會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最重要的知識點上。
這時候,家長的關懷首先就要體現在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上,如果家長不懂得家庭復習的特點,在復習過程中過多干涉,使孩子在家中的學習也處于一種緊張狀態,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學習權利將會被剝奪,家庭又變為以學習控制為主的學校。學生沒有了緩沖的時間,其結果便是張弛無度。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家長越幫,孩子越忙,忙而無序,忙中出錯。
建議:
家長李先生講述的經驗可供參考:孩子在復習之初,李先生四處尋找各種復習資料讓孩子強化,使孩子一頭扎進難題的題海之中,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在孩子一模考試失利后,李先生通過與老師溝通,果斷放棄了給孩子找來的各種高考沖刺題集,而是建議孩子著重復習教科書和老師的課堂筆記。于是,孩子的二模考試成績提高了60分,并最終在高考時考出了好成績。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