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作者:匿名 2010-02-21 10:00:50
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從第一次開始,“第一次”是好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教育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重視并抓住每一個“第一次”的教育時期,這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開端。
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丁賽從小到大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自從她會爬開始,我每次都不會主動抱她起來,而是鼓勵她“大賽賽不怕!快爬起來!真棒!”有了第一次的“標準”,以后不管摔得多么厲害,女兒都能很快爬起來,還會拍拍小手和衣服上的灰塵,然后追上我接著走。
女兒一天天長大,自己搶著上手干事情的意識日益強烈,盡管看似在添亂,但作為母親必須珍惜她對“第一次”的主動。后來的吃飯、穿襪子、戴帽子,甚至擦皮鞋…什么事情她都搶過來要求自己做。她“第一次”的結果幾乎都需要我們返工或清掃戰(zhàn)場,花的時間會多于直接代辦。可是假如不給她這個“第一次”的機會,無異于剝奪了女兒學習、實踐的權利從而壓制了她的進取意識。
一次,帶她去修皮鞋。我讓她坐在鞋匠給顧客準備的凳子上。不料,女兒只是歪坐著凳子的一小邊兒,拍著空出的一大塊,“媽媽坐這!”看著我滿意的神態(tài),修鞋師傅也夸贊“這樣小就心疼人,真是好孩子!”女兒聽到夸獎干脆站起來踮著一只腳拼命推著我坐下…這是孩子“第一次”表現(xiàn)出的心疼人意識,也是第一次聽到“心疼人,真是好孩子!”的評價。以后,再讓她為別人做什么事,一提“心疼人”,她就很開心地去做。長大后,她的內(nèi)心深處不時涌出的心疼姥姥,心疼爸爸媽媽,心疼她認為值得關心的人。
丁賽的個子比較高,每次出去玩,我都鼓勵她自己走,別讓大人抱。她跟著我的時候特別順溜,但若只跟老丁在一起就會耍賴,雙腳不肯著地。一次,我們?nèi)艘黄鹣铝斯财嚕晳T性地拉住爸爸的手搖晃著“爸爸……”我故意蹲下問:“大賽賽是想讓爸爸抱嗎?”漲紅了臉的女兒,仿佛思忖片刻,不太情愿地說:“爸爸……領著我。”看著女兒的童稚,老丁立刻意識到孩子“第一次”表現(xiàn)出來的意志力彌足珍貴,不失時機地加油:“大賽賽走路特別快,既不讓媽媽抱,也不讓爸爸抱,真棒!”得到贊賞,女兒的小腳邁得更快了。
記得美國教育家曼恩說過“習慣仿佛像一根繩索,要每天給它纏上新的一圈。用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只有繩索的“第一次”捆綁嚴格到位,以后每天纏上的新繩索才不會偏離脫散。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道理不講不明,但不能隨隨便便講,不能生硬地灌,不能居高臨下地訓,只有正式地、潤物細無聲地滋潤,才能絲絲入心田,扣扣緊相連,讓孩子從心底里認頭:“學生當然可以玩,但必須以學為主”;“人生當然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學習永遠是生命中最大的事情”等道理。這個孩子遂養(yǎng)成了寒暑假讀書學習,大年三十讀書學習,旅游探親活動的間隙讀書學習,赴世界各地參加國際經(jīng)濟研討會議的飛行途中也讀書學習的好習慣。
30年和女兒的相伴生活歷程,我與老丁都格外留意對孩子“第一次”的正面指導,用道理、用要求、用鼓勵,也用智慧。把握住女兒的“第一次”,為的是不給她留下走向岔道的縫隙。因為人生實在短暫,面臨的關隘狹口數(shù)都數(shù)不清,哪里有時間允許女兒再重頭來過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