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2-23 09:29:18
孩子感情冷漠,不體諒家長,這是許多家長的抱怨。家長含辛茹苦,無微不至關心孩子,這不但不能打動孩子,反而招來責怨甚至厭煩,這讓家長很受傷。問題是,現在這樣"冷血"的孩子越來越多。
有位母親訴說了她的苦惱和委屈。女兒上高二后學習吃力,成績下滑,在家話越來越少。為了節約時間,讓女兒專心學習,生活上她對女兒照顧得周到備至,到現在,她還是替女兒洗所有的衣服。女兒對此從未表示過感激,沒有一句感謝的話。這還不要緊,最讓她傷心的是,有一次她見女兒放學回來悶悶不樂,就想跟她聊聊天,問她怎么了,結果得到的回答是,滾,別讓我看見你們!這位母親說著說著就抽泣起來。
父母在孩子面前謹小慎微,當牛做馬,成了孩子的奴仆,這樣就能真正幫助孩子嗎?這樣就能打動孩子、得到孩子感激和體諒嗎?未必。長久以來,孩子對父母這種廉價的愛早已經習以為常,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需感恩更無須報答,所以對父母的百般疼愛反映淡漠,表現麻木。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責怪你打攪他,討厭你多事,甚至會對你大加斥責。
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體諒,要讓孩子感激你的愛和付出,首先要讓孩子學會愛別人,讓孩子懂得付出,要孩子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要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辛苦,這樣他才能珍惜別人的關愛,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在生活上毫無責任,對自己毫無責任感,更不要說對家人了。如果說他還有責任,他的責任就是學習,學習之外的事情都是別人的責任。而進入高二以后,家長在學習上對孩子幫助又是微乎其微,你解決不了他的問題,他自然要煩你。
總之,最根本的是要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要讓孩子學會感恩。而要做到這些,必須先讓孩子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最起碼的。要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更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在此基礎上,父母的關愛才能觸動孩子,才能在孩子心里得到回應。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并逐步學會關愛別人。
不要以為只是為孩子當牛做馬就能讓孩子感激你,因為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這些。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還要真正理解孩子,走進孩子內心,成為孩子的朋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才會向你打開心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