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金刊 作者:匿名 2009-11-11 15:47:06
摘要:教育是家庭中最讓人操心,最令人上心,經濟投入最大的一個項目。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 |
可以說:千好萬好,把孩子教育好就是這個家庭的最好;千難萬難,如果不把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就是我們生 |
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
他是一位班主任,他帶的55人的班級中有10人進入劍橋、耶魯、牛津,37人進入清華、北大。
他是一位作家,他的專著《英才是怎樣造就的》21次再版,發行幾十萬冊,位居教育類圖書排行榜之首。
他是一位教育者,他的教育理念引導成千上萬的學生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他是一位研究者,他是國家“十一五”素質教育重點課題組組長。
他是一位父親,他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他叫王金戰,有“中國第一班主任”的美譽。
親愛的家長,你有過這樣的困惑嗎?
擔心憂慮,孩子初三升學問題;忙碌奔波,帶著孩子四處補課;費盡心機,難以走進孩子心靈;茫然無助,如何設計孩子未來……下面,就讓中考金刊帶你走進“中國第一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分享他關于初三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教育是家庭中最讓人操心,最令人上心,經濟投入最大的一個項目。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可以說:千好萬好,把孩子教育好就是這個家庭的最好;千難萬難,如果不把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就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所以,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需要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不是靠脫口而出或一味的說教。現在的中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下,長期以來,他們被困在以我為中心的圈子里。其實孩子們活得很苦,如果能夠體會一下孩子們的苦悶,有些事,有些話,可能你們會感覺到不該做不該說。
有一次,我在呼和浩特給家長開講座。講座結束后,一些家長領著孩子,和我討論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般來說,當著眾人的面,家長提的問題都比較照顧孩子的自尊。可是,有位父親就當著自己孩子和眾人的面,說孩子是多么多么差,甚至還說到了孩子有偷偷摸摸的習慣。
聽他說到一半,我就開口說:“請你打住吧!”
我覺得,不管什么場合,尤其是當著眾人的面,就更應該給孩子留一點兒尊嚴。我說:“你知道你孩子的缺點,你能不能說出孩子的優點?”
他想了半天,才說:“孩子挺聰明的,可就是不愛學習。”
還有一次,我的孩子在家里哭了,她說:“媽媽你怎么這么殘忍呢?”她媽媽覺得自己挺委屈的,孩子說:“我承認我有缺點,但是我也有優點,我在你的眼里怎么就一點兒優點都沒有?你說出來的全是我的缺點,哪句令我生氣、痛不欲生,你就撿哪句講。你這是當媽的嗎,你太殘忍了。”我愛人還受不了,找我訴苦。我告訴她:“這是孩子內心的呼喊,她確實是受不了了,你確實也是這樣做的。”
你們知道“差生”是怎么產生的嗎?當一個孩子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這個孩子就成了“差生”。所以要讓“差生”變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反復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就變好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批評出來的。當家長的要有善于表揚的心態,舍得夸孩子,特別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缺點的家長,很多時候需要帶著放大鏡尋找孩子的優點,再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從你這兒得到一種信心,得到一種關愛,得到一種被關愛、被肯定的感覺,他的責任感就煥發出來了,于是他的學習就會有所突破,甚至會創造奇跡。
成為孩子的朋友
據世界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顯示,獨生子女心理疾病的比例已達到百分之一。我們培養一個孩子,首先他得是一個健康的孩子,而一個健康的孩子首先應該心理健康。每個家長都把教育孩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家庭教育的領域里,家長首先就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和孩子做朋友,這是比學習上的輔導更為重要的。
有時候開家長會時,有的父母就跟我說:“王老師,現在孩子上中學了,我就感到無能為力了。以前,孩子上小學的那些東西,我還能看得懂;可現在他學的那些東西,我都不懂,也輔導不了孩子,我應該怎么辦呢?”
我說:“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一般極少給我的孩子輔導。其實,做家長的,即使你能輔導你孩子的功課,但那是你應該干的事嗎?如果由家長來輔導孩子的功課,那要老師干什么?”
教書是老師的事情,做作業是學生的事情。家長要干什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心靈的依靠。表面上孩子有時不愿意跟父母交流,這并不是說他不在乎父母,孩子太在乎父母了。很多孩子不是不需要這種交流,如果交流的大門被關上,我覺得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你孩子小時候那么討你喜歡,為什么突然間不跟你說話了?你應該想想啊。
好多孩子不愿與家長交流,為什么?比如,孩子上次數學考了90分,這次考了80分。其實上次90分,排在班里30名,而這次考了80分,卻排在班里第20名。家長有時不懂,不了解這個情況,他本來進步了,需要得到你的肯定,你卻不問青紅皂白,給孩子一頓批評。他跟你能沒有距離嗎?
現在的問題是,孩子的苦水往往無處傾訴。孩子本來與別的同學接觸就有限,而同學們都是獨生子女,都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也不大會勸導別的同學。所以,孩子可以吐苦水的知心人,其實就是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跟你吐過苦水,你做家長就有問題,你不要說孩子不跟我說話,他為什么不跟你說話?你要多想想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你就知道了。所以家長應該多傾聽,讓孩子敢跟你談。什么時候,他能把自己的一肚子苦水都向你傾訴了,行了,沒問題,這個孩子是一個很陽光的孩子。
恕我直言,我覺得許多家長在認識上都有一個誤區:他們把學習成績的好壞,簡單地歸結為聰明不聰明,用功不用功?墒,多年從教經驗告訴我: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成績差,不是智力因素出了問題,而是非智力因素出了問題,就是在心理上。
我們整天看到的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校長對孩子的要求。但是,現在有誰來聽一聽,我們的孩子有什么要求呢?
所以,我一直認為,家長幫助孩子調適心理,比敦促他們做作業或輔導他們要重要得多。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是家長的責任。
幫助孩子設計一條路
初中時代,尤其初三,是每個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決定著孩子的一生,而你們,家長們,正手握著決定孩子一生的大權。
在初三時期,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可塑性,所有孩子都有成為英才的可能。
現在正是設計孩子一生的最佳時期。當時過境遷之后,往往有很多家長后悔沒能在初中階段為孩子設計好他們的未來。
我接到過廣東一位家長的電話,他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他有很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卻不知道該怎么設計孩子的人生。等孩子到了高三,即將參加高考,他看到別人的孩子被保送了,有加分了,有特長了,于是他就著急了。他的孩子沒有特長,沒被他訓練過,什么證書也沒有,只能“裸考”(什么加分項目也沒有就參加高考,叫做“裸考”,人大附中的孩子很少有“裸考”的)。其實他的孩子很聰明,可是到了高三再做這方面的努力,已經來不及了。
那么應該什么時候努力?
就是初三!就是現在!
我的女兒從上初中起就決定了要上北大,這是我們全家共同的決定。要上北大談何容易?競爭如此激烈,要怎樣才能為她的高考增加砝碼呢?當時她還很小,我們當家長的就必須干孩子干不了的事,我從那時候就開始研究高考政策,研究來研究去,我決定讓孩子學一種樂器。
于是我就向北大清華負責藝術類招生的老師咨詢。關于女兒的音樂特長,我希望能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這個音樂特長,孩子從初中開始學就能夠學好;第二,在全國范圍來說,學的人數相對比較少;第三,這個特長在北大清華的需求量還比較大。結果,專家們就給我女兒推薦了一種樂器,叫做中阮(一種民族樂器)。
后來,我女兒的中阮水平達到了業余最高級:九級。在高考藝術特長生的測試中,她名列前茅。
學藝術也好,練競賽也罷,都要講求“童子功”,孩子的特長都得從初中起步。所以,親愛的家長們,我真誠地告訴你們,你們一定要學會從現在開始設計孩子的未來。
王金戰語錄:
從最容易干的那件事干起。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學業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我說是心態。心態的關鍵是什么?我說是自信。
啊呀,你真厲害!你看你,這個班里潛力最大的就是你了!你數學都考了倒數第一,總分還排在班里第十七名!你這個潛力太大了。要是數學成績再上來,你就是第一了,誰有這樣一個好的機遇呢?這不成了一個優點了嘛?
每個人的成長之路,或早或晚會遇上一段黯淡時光,而學會在困境中生存下去,才能適應未來的競爭社會。
面對激烈的競爭,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你不要管別人怎樣,別人第一第二跟你沒關系,別人倒數第一第二也跟你沒關系。判斷一個人的成功,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做得怎樣,而是和自己的潛能比做得怎樣。
許多富翁都承認:雄心,改變貧窮的雄心,才是生命的永恒動力,才是點燃奇跡的火種。
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這就是目標。這座山使你總往高處爬,使你總有個奮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見自己的希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