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匿名 2009-10-10 09:34:27
摘要:說不清從哪天開始,你發現自家的孩子變了:他從學校回家后不再對你嘰嘰喳喳說個不休;他不 |
再時時膩在你的身邊,讓他和你一道出趟門也得費盡口舌;他開始小心翼翼看守著家里那個屬于他的抽屜, |
把所有的心事鎖進了那個抽屜...... |
說不清從哪天開始,你發現自家的孩子變了:他從學校回家后不再對你嘰嘰喳喳說個不休;他不再時時膩在你的身邊,讓他和你一道出趟門也得費盡口舌;他開始小心翼翼看守著家里那個屬于他的抽屜,把所有的心事鎖進了那個抽屜———
家長講述:兒子把心事鎖進抽屜
孫女士(廈門某初三學生家長)
站在面前,兒子比我還高出半個頭,一米七五的個。臉上,有了一點一點的代表青春成長的“疙瘩”。兒子變得不如以前愛說話,但是,他冷不丁冒出的一兩句話,卻會把人噎得接不上氣。當我們評說某些事物時,往日那個愛插嘴的兒子只是冷冷地沉默著,有時臉上會明顯地掠過一絲不屑……
兒子也不再像剛上初一時那樣,每天回到家都會興高采烈地把學校里發生的事說給我聽。不知什么時候,兒子給自己買了一本帶鎖的日記本,有時透過房門的間隙,我看到他在日記本上涂涂寫寫,寫完后神神秘秘地把本子鎖進了那個屬于他的抽屜。
心事鎖進了抽屜,卻掩飾不了寫在兒子臉上的心情:他開始在乎自己的形象,每次出門都要在鏡子面前擺弄一番自己的頭發;他開始在乎和同學之間的關系;他惦記著哪個同學哪一天要過生日,該送什么禮物……
與同學的關系更加密切了,但與我和他爸卻變得越來越生疏了。有話他愿意和同學交談,有事他愿意和同學訴說。對于我們的關心,他顯得漫不經心———他覺得我們之間有“代溝”;他覺得我們已經落伍,不理解90后的孩子;他覺得我們婆婆媽媽,煩不勝煩……兒子和我們之間,好像隔著一道玻璃墻:看得見,摸不著。兒子卻揚言他長大了,他會管好自己。
總覺得兒子還沒長大到足以讓我們放手的時候,我和他爸有時只好自己瞎猜了,遇事忍不住的時候就多對他嘮叨幾句,我們覺得不管他聽還是不聽,這是我們做父母的義務。
是的,兒子是長大了,成長中的兒子肯定會有很多心事,不管他是對日記本訴說,還是和同學交流,這是好事,我會試著去理解孩子,但我也希望成為兒子心事的讀者,這難道是一種奢望嗎?
名師點評:孩子有心事很正常
方旭瓊(廈門二中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這是一個典型的青春期孩子的事例。文中的家長能夠接受兒子的心事,也想去理解孩子,這是一位比較理性的家長,能成為兒子心事的讀者,當然是有可能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理解孩子,如何與孩子溝通。
家庭中有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往往讓家長很頭疼,這時的孩子既是“大孩子”同時又是“小大人”,總有一些看起來反常的表現,而讓家長們感到最為困惑的是面對這樣的孩子打罵不得,放任不行,說教也不聽。
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標簽,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出現成人感,為了突出自我的獨立性和存在價值,孩子往往表現出抵觸、反抗和對立,這就是逆反。逆反不是孩子的錯,這恰恰說明孩子的身心在發育,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出現這種情況,與其特殊的心理成長有關: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于其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表現在孩子的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心理上,孩子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敞開心扉,但由于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釋放的對象,只好訴說在日記里,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這時候日記本也會成為孩子情緒宣泄的最好出口。5.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沖動的矛盾之中。
孩子就是在上述矛盾中慢慢趨于成熟的,孩子有心事,也是成長過程中的自然一環。
相關建議:還給孩子自由空間
孩子有了心事,你別費心去猜。作為家長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用正確的方法引導,還給孩子成長的自由空間。
1.接受孩子的成長,理解孩子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是他自己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并指導孩子正確對待。女生第一次來例假、男生第一次遺精,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說:“恭喜你!你長大了。”
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2.學會與孩子溝通,平等對待孩子這個時期,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溝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長要學會跟孩子聊天,不論孩子說什么,最好表現出很感興趣,這樣孩子才有跟你交談的欲望。
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網絡、電話等,但千萬不能因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贊美,縮短心理距離。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贊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
如看孩子成績單時,不要只盯著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從優點看起。如孩子數學考得不好,語文考得好,可以說:“這次語文考得不錯。”這時孩子自己會明白,這是說:“數學沒有考好。”但如果說“怎么搞的,數學考得這么差!”這會打擊孩子自信,也不利于親子交流。
3.學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家長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從單純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轉變到指導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