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匿名 2009-08-26 17:05:29
一、考查科目、形式及考查辦法
(一)考查科目
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音樂、美術。
(二)考查形式、辦法、分值與時間
1.綜合實踐活動
(1)信息技術考查包括在線考查、電子作品和電子學習檔案袋三種形式。在線考查和電子作品評價在區縣教育局領導下,由區縣招辦和教研室負責組織實施。電子學習檔案袋評價由學校在日常教學中組織實施。在線考查滿分為100分,電子作品評價和電子學習檔案袋評價滿分均為10分。在線考查分為客觀題(包括選擇題和判斷題)和主觀題兩大類,每類試題約占50%。,難度比例為8∶2∶0。在線考查分值占總成績的80%,電子作品評價和電子學習檔案袋評價各占總成績的10%。在線考查時間為45分鐘,電子作品測試時間為15分鐘,電子學習檔案袋在日常教學中完成。
(2)研究性學習考查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其中定量評價是指對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評價。即課題分析(10分)、目標制訂(10分)、研究方案(20分)、研究方法(20分)、參與程度(30分)、成果質量(10分),滿分100分。由學校制訂統一評價表連同學生課題研究的原始過程材料匯編放入學生成長記錄檔案袋。
(3)勞動與技術教育評價考查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紙筆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過程性評價占60%,紙筆測試占40%。紙筆測試滿分為100分,其中理論知識50分,技能題50分。難度比例為8:2:0。由各區縣招辦和教研室(或學校)負責組織實施。
2.音樂考查可包括在線考查(或紙筆測試)和面試三種形式。在線考查(或紙筆測試)由區縣統一組織,面試由學校組織。在線考查(或紙筆測試)滿分為70分,演唱(奏)、音樂作品、音樂小論文滿分各為10分。在線考查(或紙筆測試)考查時間為60分鐘。在線考查(或紙筆測試)分為客觀題(包括選擇題和判斷題)和主觀題兩大類。客觀題約占70%,主觀題約占30%。難度比例均為8:2:0。
3.美術考查可采用紙筆測試的形式,同時注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查。測試各區縣招辦和教研室負責組織實施。紙筆測試滿分為100分,其中理論知識50分,技能題50分。美術考查時間為60分鐘。美術考查分為客觀題(包括選擇題和判斷題)和主觀題(包括技能測試與主題分析等)兩大類。客觀題約占50%,主觀題約占50%。難度比例為8:2:0。
(四)考查日期
1.綜合實踐活動
(1)信息技術在線考查、電子作品測試、上交電子學習檔案袋,建議安排在七年級修業結業后的2009年6月上旬進行。
(2)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建議安排在九年級修業結業后的2009年4月底之前進行。
2.音樂在線考查(紙筆測試)建議安排在九年級修業結業后的2009年4月下旬進行。
3.美術考查建議安排在九年級修業結業后的2009年4月下旬進行。
三、成績呈現方式
考查成績均以等級形式呈現。評價等級為合格、不合格兩等。不合格者準予一次補考。
四、考查范圍
(一)綜合實踐活動
1.信息技術
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結合我市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實際情況,主要從信息獲取、信息加工與表達、信息管理、信息技術與社會等方面進行考查。
(1)在線考查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①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②了解計算機系統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掌握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方法,能夠安全地使用計算機。
③掌握因特網信息搜索的主要策略與技巧,能夠合法的獲取網上信息。
④能根據任務需求,加工和處理文本、表格、圖像、音頻與視頻等信息。
⑤能夠選擇適當的工具軟件處理多媒體信息,呈現主題,表達創意。
(2)電子作品測試主要考查以下幾個方面:
①作品主題的選擇。
②作品呈現形式與作品制作工具的選擇。
③作品素材的收集、管理與加工。
④作品的整體呈現。
2.研究性學習
(1)依據《7~9年級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討論稿)》,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貫穿于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多元評價。評價的內容與形式,應充分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促進研究性學習目標的達成。
(2)考查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外顯行為表現,考查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態度。通過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考查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精神。通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和結果中的實際表現進行客觀評價,也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前后或幾次活動中的具體表現進行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考查學生在活動中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
3.勞動與技術教育
依據《7--9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討論稿)》、《天津市中小學勞動技術學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課程實施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范圍是教材中9個技術項目及學校開發的其他教學資源,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以創新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情感態度來考查。
(1)書面測試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可從學習掌握和開發創新兩個方面進行考查。例如,可以安排機械制圖、花卉栽培等技術項目中的技術知識、設計方法和作品評價等相關內容。
(2)過程性評價以作品評價為依據考查實踐能力。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勞動習慣為基礎,技術的設計與制作為重點,以某個技術項目的“畢業作品”為依據,進行學習效果評價。例如,可以就“編繡作品”、“電子作品”考查技術探究能力、初步的設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二)音樂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內容和標準,結合我市音樂課程實施的實際情況,主要從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音樂學習領域中進行考查。考查包括以下內容:
1.音樂欣賞
識別、理解、記憶音樂。感知音樂表現要素對音樂藝術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義。了解、理解和認識常見的音樂結構、體裁、形式、風格和流派等音樂基礎知識。了解和認識中外著名音樂家的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簡史,識別不同時代、民族的音樂。
2.獨立識讀樂譜
獨立識讀和運用8~16小節五線譜或簡譜,通過識讀樂譜感受、理解、認識和評價直接影響和形成其音樂風格的主要音樂表現要素和手段。簡單地評價音樂作品的特征。
3.音樂創作與實踐
用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即興編創16小節以內的歌(樂)曲,并為16小節以內的歌(樂)曲即興配簡單的伴奏。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能結合社會音樂生活、姊妹藝術等音樂文化及音樂文化現象發表短小的音樂或音樂文化等有關內容的音樂評論。
音樂考查內容比例為:感受與鑒賞50%;表現20%;創造10%;音樂與相關文化20%。
(三)美術
按照新課程理念,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內容和標準,結合我市美術課程實施的實際情況,主要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究四個學習領域中進行考查。主要內容包括:
1.造型表現領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造型原理及方法,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式,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考查設計的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如何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能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